地上摸块石头,放嘴里一咬,差点没把牙咯掉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田震
#豫疆情·河南媒体哈密行# “当年白天治碱,晚上挖芦苇,每天工作长达十三四个小时,都是顶着晨星开工,迎着夜星收工,两头不见太阳。收工回到地窝子,就已经非常疲惫。特别是吃晚饭时,黑灯瞎火看不见,劳累了一天,吃着吃着,馍馍就掉了,在地上摸着跟馍馍差不多的石头也不知道,放在嘴里一咬,差点没把牙咯掉。”

这是老军垦战士侯喜春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荒治碱的回忆。他的回忆以文字形式定格在哈密红星军垦博物馆内,再现了荒滩戈壁变绿洲过程中的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一幕。
8月2日,“豫疆情·河南媒体哈密行”来到哈密红星军垦博物馆参观学习。
哈密红星军垦博物馆位于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红星二场组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是先于兵团成立的团场之一。
博物馆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
河南积极参与文化援疆项目。2015年9月,驻马店市派专家免费编制了该博物馆陈列大纲,并派出技术人员到团场实地参与建设工作。2016年12月,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捐赠红星军垦博物馆建设资金200万元。
来源:大河客户端 实习编辑:马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