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秀、采摘瓜果、经贸节… 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花式”庆祝学校首届校园“丰收节”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赵腾飞 通讯员 王玉平 海贝庆

“嘭”的一声巨响,惊醒了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寂静的校园,淡淡的爆米花香味飘满了整个校园。当天的校园里,不仅有飘香的爆米花,还有蔬菜瓜果“时装秀”,花生、红薯、南瓜任意采摘,就连“贸易市场”也来凑了一把热闹。9月30日上午,该校首届校园“丰收节”正式开幕,全校师生和家长“花式”庆祝学校首届校园“丰收节”

时装秀后的合影。摄影:许可

老式爆米花,爆出童年味

播种、劳作、收获、交易……如此田园生活,你羡慕吗?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的师生们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原来,该校有一个“知行苑”,占地约5亩。里面种满了冬瓜、花生、红薯、南瓜、玉米、棉花……

童年记忆:爆米花。摄影:许可

春生夏长秋丰收在该校的“知行苑”里,“瓜红果绿”,色彩葱笼,一片丰收盛景。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用蔬菜和瓜果打扮自己,“盛装”来到学校,参加学校首届校园丰收节。 

与学校热火朝天的气氛一致,在校园的角落里,不时传来“嘭嘭”的声音。原来,校门口,东西两侧各有一台老式的爆米花机,早早就开始工作,所用材料是学校知行苑里的玉米、花生、大豆。学校将会把爆好的食物分到各班,让同学们品尝甜香的美食,体会劳动的果实和快乐。

校长侯清珺致辞。摄影:许可

伴随着爆米花的飘香,丰收节活动正式开始。该校校长侯清珺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希望“知行苑的故事”实践体验课程能继续开展下去,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实践、研究,从中体会丰收、成功的快乐。看到同学们的劳动换来这样满园丰收的景象,校长为同学们感到高兴、自豪,并预祝同学们过一个满载而归的丰收节!

丰收“时装秀”,瓜果唱主角

时装秀。摄影:许可

在欢笑声中,孩子们和家长们身着精心制作的“丰收服装进行了一场创意十足“时装秀”。闪动的红辣椒头饰,飞舞的韭菜、白菜、芹菜裙摆,手持精美的菊花、芦苇、棉花束……

踏着明快的节奏,孩子们向全体师生展示自己风采。接着,开幕式进行了谜语竞猜环节,奖品则是来自学校“知行苑”及绿色长廊孩子们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充满特色奖品引起了孩子们阵阵欢呼声。

不仅有展示环节,丰收节当然少不了采摘。孩子们以年级为单位按顺序游览了“知行苑”、绿色长廊,了解了节气文化并认真观察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他们开心地刨地瓜,拔花生,摘南瓜……

挖红薯。摄影:许可

老师这个棉花怎么采摘?”“挖出来的红薯可以生吃么?”“去年我种下的种子,今年就收获了,真好!在知行苑里,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着瓜果蔬菜,身旁专业的农业老师随时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和示范。

“翰林币”上市,购物“经贸节”

最热闹的还属“经贸节”。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将采摘下来的瓜果蔬菜带到班级展位进行布展,展位上还有许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水果、精美的艺术杂粮画……

经贸节。摄影:许可

学校老师为每名孩子准备了“翰林币”他们可以用“翰林币”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易想要的物品。“哇!好精致的中国地图!”“好漂亮的水果刺猬!我要买!”“我的翰林币只剩下1张了……

孩子们问的问、选的选,忙得不亦乐乎纷纷“翰林币”选购商品;或者售卖物品,换取翰林币;有的孩子采用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获得了大量翰林币,赢得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三五班的冯麓颖用香菇做了一只乌龟,把青椒做成了大象,精致的作品深受其他同学欢迎,在经贸节上大放异彩。通过交易,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快乐,更掌握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且在交易的过程中,锻炼交往、沟通能力。其父亲冯锦昭说。

摘棉花。摄影:许可

走出课堂,识五谷、孩子们收获大

据该校副校长冯淑英介绍,“知行苑的故事”本身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学生们在这里学习、体验、实践、研究和创新,从栽种、劳作到收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丰收的快乐。

虽说知行苑给师生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但在最初,当得知要开荒种地时,很多老师犯了难。因为不少老师都很年轻,几乎没有种地的经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专门请了两位种地能手,为师生们手把手的指导。

副校长冯淑英为孩子们发奖。摄影:许可

“花生是长在地上,不是树上。”“原来蒜苗和蒜薹都是大蒜‘变’的。”当天下午,农趣园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除了知识,还有感悟。小朋友告诉记者,在知行苑里,她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此外,据老师介绍,还有些孩子,以前是“无肉不欢”,因为亲自参与种植,爱上了吃蔬菜,这一意外“福利”,让家长十分欣慰。

冯淑英表示,本次首届校园“丰收节”活动的举行,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亲近大自然,不仅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而且认识到了创造性的实践体验学习活动,可以带给自己巨大的收获和快乐,这也是学校的追求——“在这里,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幸福的感觉”!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赵腾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