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达701例!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领跑全国!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蔡君彦 通讯员 文梅英 王志国 视频 李佩遥

2018年11月9日,这个平常的日子,因为又有三位志愿者捐献“生命种子”救人,将被载入大爱河南的温暖史册——这一天,志愿者张明娅在省人民医院、志愿者毛先付和崔志斌在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救助3位和他们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至此,我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700例,已经连续6年领跑全国。

“必须救!我是她唯一的希望!”

9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经过约4小时的采集后,36岁的张明娅完成神圣使命——为一位在福建医治的12岁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成为我省第7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虽然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后身体有所不适,但是,心怀大爱的张明娅面带微笑,目光慈爱又温暖。说到动情处,眼含热泪。

张明娅在鹤壁一家银行工作。2012年6月14日和同事逛街时,一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有朝一日能捐献“生命种子”救人。

一转眼6年过去了,今年8月1日,张明娅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12岁女孩配型成功,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爽快答应捐献,“患者跟我的儿子一般大,听说是弃婴,被养父母养大,我觉得必须捐献救她,我是她唯一的希望。”说着,她眼圈红了。

为了能顺利捐献,从8月份配型成功开始,张明娅特意办了健身卡,每天坚持锻炼,争取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之后,她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完全符合捐献条件。这让她很欣慰,“能跟素不相识的人配型成功是缘分,我很高兴能帮到她。”

“我女儿有救了!”“真心地谢谢您感天动地的爱和无私真诚的奉献精神,是您带给我女儿生的希望。”……交接仪式上,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声情并茂地读起患者养父写给张明娅的感谢信,张明娅听着,一次次擦拭着眼角的热泪。

俩男士在肿瘤医院捐“生命种子”

两位暖爸同屋捐献 称救人之举幸运也平常

和张明娅同一天捐献的,还有来自郑州的第699例捐献者毛先付和来自焦作的第701例捐献者崔志斌,两人同在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完成捐献,救助的血液病小患者都在上海住院治疗,一个8岁,另一个10岁。

30岁的毛先付老家在贵州,去年1月14日在江西工作期间加入中华骨髓库,目前在深圳市鹰之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工作。今年9月6日,他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后,爽快答应捐献,捐献地被定在他的工作地郑州,毛先付积极配合,为捐献做准备。他说,自己的儿子两岁了,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家人就心疼,何况要救的患者病那么重?“将心比心,我一定要救他。”

他的善举得到家人、朋友和公司同事的大力支持,捐献当天,公司领导和同事集体到医院为他加油,陪他完成捐献,还有同事在他的带动下要加入中华骨髓库。

“说真的,我觉得能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很幸运,也觉得救人这事儿很平常。”40岁的崔志斌完成捐献后,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如是说。

崔志斌在焦作云台山医药公司上班,2009年10月28日通过焦作市红十字会举办的宣传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9月3日幸运降临——他与一位10岁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啥都没有救人重要,救了这孩子,相当于我又多了一个孩子。”这位暖爸笑着说。

为了能如愿完成捐献救人,在体检时曾因尿酸、血脂和血压偏高”卡壳“的崔志斌加强锻炼,清淡饮食、注意休息……经过半个月高强度锻炼和饮食调整,复查时终于符合要求。他感慨说,这次捐献既救了小患者,也让自己更注重健康,“超值!”

弘扬大爱 省红十字会13:40举办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

大爱河南人更出彩 捐献总数领跑全国已六年

“生命接力大爱相髓”,为让更多人见证人道善举的难忘时刻,弘扬大爱,9日下午13:40,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700例交接仪式在省人民医院眼科楼(省立眼科医院)12楼会议室举行。

仪式现场,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戴柏华为毛先付、张明娅、崔志斌三位捐献者颁发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三人也非别是中华骨髓库第7767位、第7771位、第7770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随后,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方启雄向三位捐献者赠送鲜花,向这些心怀大爱的救人英雄致敬。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王建民在仪式上表示,我省自2003年启动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先后动员12万余名爱心入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累计成功捐献701人,捐献人数占中华骨髓库总捐献人数的近1/10,累计捐献人数已连续6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病最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省12万多名捐献志愿者在他人生命陷于困境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侠肝义胆,这些凝聚河南大爱的“生命种子”播撒在大江南北,还漂洋过海,被送到中国香港、台湾,以及韩国、美国、荷兰、阿根廷、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些捐献者展现了河南人的大爱善举,他们个个都是出彩的河南人,这是他们一生的荣耀,也是我们河南人的荣耀!”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郭巧敏说。

仪式上,省红十字会还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500人以上、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5人以上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等单位,授予“生命接力·公益责任榜样”荣誉称号。 活动现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协和医院代表向河南省红十字会赠送锦旗。交接仪式后,这3份饱含河南大爱的“生命种子“,被第一时间带回患者所在医院,尽快输入患者体内。

生命接力大爱相“髓” 大河报人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

“大河报真的是一个有爱心的团体,已经有3位大河报人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非常了不起!”2017年6月16日,时任大河报融媒体编辑部主任杨化涛在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挽救一位8岁小患者的生命,成为我省第62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王建民赶来看望时由衷称赞。

杨化涛是”大河爱心军团“的第三人,此前,大河报报人赵丰玉、陈军已先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分别是我省第181例、 第30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有数以百万计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生命的患者,中华骨髓库是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库,多一个人入库,就意味着等待配型的患者多一份希望。

生命接力,大爱相“髓”,从2003年1月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成立至今,15年来,大河报人一直温暖助力,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

比如,2003年10月14日,大河报推出《大河特别行动·“生命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策划报道,这是我省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首次大规模、有深度地报道宣传,帮忙解公众疑惑。

比如,2014年1月7日,河南大学生刘凯成为河南第4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河报推出“大爱相‘髓’”系列报道,又于当年1月13日在报业大厦院内再次组织志愿招募活动,当天吸引89位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

此外,从报道一个个捐献者故事,传递正能量,到呼吁“志愿捐献者为爱回‘家’”,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再到精心打造公益微视频《爱相“髓”》,呼吁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等等,大河报人努力用特别的方式为生命加油。

前不久,郑州爱心市民杨洋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他爽快答应捐献,杨洋就是通过大河报2014年1月13日在报业大厦院内组织的志愿招募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笑着说:“一看家属名字,知道杨洋的爱人在大河报工作,我们心里可轻松,都知道不用做家属工作了,大河报人肯定会支持!”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大大提高白血病的治愈率,有效治疗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因癌症接受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

我国人口众多,数以百万计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生命的患者正在翘首盼望,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新增5万人,其中50%是青少年和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HLA(白细胞表面抗原)配型相同的捐献者,兄弟姐妹配型几率是1/4,非血缘关系相和的几率为1/400-10000,但是我国目前20岁左右的青少年及儿童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很难在亲缘关系的孪生兄弟姐妹中寻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能建立中国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才能给患者重生的希望。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也称中华骨髓库)是搭建血液病患者、捐献者之间联系的桥梁,是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库。截止2018年10月底,拥有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240万余人份,7700余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患者生命。

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隶属于河南省红十字会, 2003年1月开始运行,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志愿者招募、血样采集、HLA分型检测及捐献者再动员、捐献者服务等工作。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拥有12万多名志愿捐献者,701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占中华骨髓库总捐献人数的近1/10。

1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帮助下,河南省红十字会上下和广大志愿者齐心协力,辛勤工作,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不断发展,成功捐献人数不断刷新我省和全国省(区)历史纪录。2011年5月捐献造血干细胞突破200例,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捐献造血干细胞200例省份。2012年9月,平顶山市任建强成功为台胞捐献造血干细胞,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捐献人数超过300例的省份;11月9日,随着张明娅、毛先付、崔志斌的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我省率先在全国31个省(区)实现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徐华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