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向深圳借鉴学习这些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郑州可向其他发展较快的城市借鉴、学习些什么呢?

2018年11月17日,首届中原经济学者论坛在郑州举行。此次论坛由国内知名的河南籍经济学专家和学者共同召集,河南省内高端智库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和知名院校80多位河南籍著名经济学专家学者与会,共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郑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须知晓两个核心问题

首届中原经济学者论坛上,籍贯为河南平顶山,曾是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教授,现任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刘占军,就深圳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 。

专家支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向深圳借鉴学习这些

刘占军认为,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能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从这一点来说,郑州很牛,比深圳牛。他作为一个河南人,虽然现在在深圳工作,但是听闻这个消息也是“与有荣焉”。

纵观全球、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都在向“中心城市”集聚资源。就拿河南来说,除了郑州,河南还有几个城市有望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如开封、洛阳、安阳、商丘、南阳等。那么,作为“中心城市”,在以后的建设发展中,其核心发展的要素是什么?

刘占军认为,一个所谓的“中心城市”能不能真正担当起中心城市的责任,这是核心问题,而核心的核心则在于两个方面:一,各种社会资源要向中心城市聚集,这是核心的特征;二,中心城市的产业要向周边地区扩展,这是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的必然趋势 。

郑州目前处于资源吸纳阶段

郑州的目标是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那么目前郑州的发展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刘占军称,在建设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有的城市聚集了很多资源,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扩展,甚至会给城市周边带来贫困化问题。

说到这里,刘占军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广东几乎所有资源都集中在广州,但事实上,广州到现在仍然是个典型的省会城市,别看一提一线城市就说“北上广深”,其实广州实质上还是省会级中心城市,这一点和现在的成都、武汉,都特别像。

“中心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纳资源,但如果吸纳到周边大树底下不长草,就有可能是能量还没有真正释放出来,目前广州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这么个问题。”刘占军认为,郑州现在也正处于一个资源吸纳阶段,郑州还没表现出产业向外部扩张的能 力,所以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别的城市。

比如可借鉴北京,北京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这两个支撑了北京发展。另外是上海,上海在聚集资源的同时,对周边产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还可借鉴深圳,深圳在发展中心城市过程中,这些年聚集了很多产业资源,在整个产业的外向扩展中表现也比较突出。各种资源要素不断聚集时,就会形成产业的挤出效应,这种产业挤出效应也可以说是外溢效应,也可以说是带动效应,而深圳在产业急 剧向外进行延展扩展时,并没有衰退,而且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其他几个一线城市城市都要快。

“深圳在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起作用的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我觉得郑州以及河南的其他城市可以借鉴一下。”刘占军说。

当特区不“特”时,深圳靠什么脱颖而出?

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但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刘占军认为,“特区不特”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但既便如此,深圳的发展势头依旧非常迅猛。

“2018年前三季度,四大一线城市(指北上广深),只有深圳以8.1%的实际增速跑赢了全国,而且GDP增量超过了上海和北京,深圳坐稳全国经济第三城。”刘占军说。

深圳的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刘占军说,为了找到原因,2016年深圳GDP首次超过广州时,他曾经和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做过一个深圳财政收入的调查和分析,后来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深圳GDP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

什么变化呢?就是从2016年开始,深圳把研发的支出计入了GDP收入之内了。这样一个变化导致2016年深圳GDP一下子比广州高出了273亿元,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两个城市的GDP差距不断扩大,深圳比广州高了833亿元。

深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增长潜力?刘占军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它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持续地进行。

刘占军认为,1981年到2017年,深圳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历了6个阶段:1981年时,特区建立之初贸易推动阶段,贸易配额和双轨制造就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虚假繁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发展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驱动发展阶段,推动低成本 制造和熟练工人积累特区繁荣;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富士康模式引领,规模化、集群化OEM代工模式的兴起;发韧于上个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开始确立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政策,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产业为主导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起步于1990 年代末、2000年代初成气候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快速崛起;2010年以来大行其道的数字革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深 圳新时代主导产业。

“2010年以来,深圳新的时代主导性产业,不仅仅表现在有多少GDP,更重要表现在其产业带动能力。”刘占军如是点评。

深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两大动力:企业创新和人力激励

深圳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的动力是什么?

刘占军认为,有俩:一是来自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二是,人才激励足够吸引人。

深圳关于创新发展,有“6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地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截至目前,这“6个90%”让深圳的研发投入已高于国际水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提倡创新发展和研发时,深圳当地政府企业实施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再来说说人才激励。刘占军认为,企业的升级换代,伴随着人才的迭代。而深圳在引进人才方面有4个激励措施:一个是自由开放的人才市场和相对包容的身份转化机制,深圳有一句话,妇孺皆知,“来了就是深圳人”,刘占军认为,在深圳,身份的转换比北京、上海,甚至比郑州都更容易、方便;二是持之以恒不断升级的高端人才激励机制,最近,全国各地都发布了很多人才的激励机制,但是截至目前,对高端人才的激励机制完整的配套政策仍然在深圳;三是“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建立的技术创新平台,而对于非共识技术(就是之前没有的)的鼓励与试点,则领风气之先,而这才是支撑未来整个产业迭代升级不落后于其他地区、不落后于其他城市、不落后于其他国家非常重要的核心性东西;第四,则是不断深化的分工体系,给了“人尽其才”的基础,是吸引高端人才不断聚集和迭代的根本,支持了产业配套和升级的持续演进。

那么,在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政府起了什么作用呢?

刘占军认为,深圳市政府就干了两件事:政策上顺势而为,深圳市政府最大特点知道自己不懂什么,知道自己不会干什么,然后去干自己该干的事;二,只补短板。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薛定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