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来了:5元炒一次菜!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阅读提示

听说过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听说过共享厨房吗?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就有一家这样的“共享厨房”,这家共享厨房的新店面开业一个多月,受到众多患者追捧。

在接受采访时,三位店主说,等这个厨房稳定后,三人准备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附近也开一家。

患者故事

“这里就好像是我家厨房”

9月2日上午10点,在省肿瘤医院病房内,33岁的沈女士安顿好正在化疗的母亲后,起身走出了病房。

“早上是凑合吃的,中午准备去厨房炒个菜。”沈女士说。

沈女士口中的“厨房”就是这个位于纬五路与东明路口北50米路东的“共享厨房”。

赶到共享厨房时,店里已经有十来个人正在各个灶台前忙碌做饭。

厨房不算小,门口有卖米面和蔬菜的两个摊位,里面则是两排摆放着电磁炉的灶台。

买菜、洗菜、炒菜……陈女士轻车熟路,11点10分,沈女士炒好了菜。

“炒的白菜肉片,待会买碗米饭。”说话时,沈女士将炒好的菜盛进一个塑料袋中。

沈女士是信阳人,今年4月,沈女士的母亲被确诊为卵巢癌,之后便成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常客。 “先是化疗,后来手术,再后来是术后化疗。”沈女士说,母亲生病后,胃口一直不太好,所以刚开始入院时,吃饭是最让她头疼的事。

后来,一位病友告诉她,附近有厨房可以自己做饭,于是,沈女士便开始了自己做饭。

“炒一个菜5元,如果炖汤,一次10元,我觉得价格还可以,很实惠,关键是自己做安全、卫生,还符合妈妈的口味。”沈女士说。

◆店主的愿望

希望病人能吃上可口饭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东明路的这个“共享厨房”是从姚寨路与纬五路口附件的菜市场里搬迁而来。

不过,在搬来之前,他们不叫“共享厨房”,而是叫“营养餐加工”、“大厨房”。

“现在这个共享厨房是我们三个人合伙筹建的,之前我们是各自干。”28岁的张广兵是三个店主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店主。

张广兵说,在菜市场里时,他原本是开了一个小饭店,大约2015年春天时,因为不时有患者家属到店里询问,想用灶台自己做饭,于是,他便逐步将饭店改成了饭菜加工,而这也是“共享厨房”的雏形。

今年7月份,菜市场拆迁,店面停歇,张广兵原本想改行做其他,但是在停歇的半个多月内,每天他都会收到十来个患者家属电话,询问他何时开业,而这又让他有了继续下去的念头。

随后,张广兵、魏兴江、王战胜三人一商量,三人决定合伙,一起开一个“共享厨房”。

“新店房租比较贵,三人合伙,压力小一些。”魏兴江说。

今年7月27日,新店开业,所有价格执行的是之前的价格。

“就是希望患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采访中,这是魏兴江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爱人之前是淋巴瘤,我太知道化疗病人的情况,而这也是我坚持做这个共享厨房的目的之一。”魏兴江说。

◆未来规划

准备在郑大一附院附件再开个店

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共享厨房”后,来自网友的各方评论也将三人推入到了舆论漩涡之中。

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个共享厨房为病人提供了福利,方便了患者,是一个慈善事业。但也有个别网友说,江西的共享厨房,做一次饭菜才1元,而郑州的共享厨房,做一次收费5元,有点高。

对此,张广兵有话要说。。

“我也看到了个别网友的这些评论,可我想说的是,大家在讨论这些的时候,得考虑下成本问题。”张广兵说,他们盘下这个店时,转让费、购买的油烟机、电磁炉等费用约10万元左右,而开业后,每个月的房租、电费等都是不小的压力。

“7月27日开业,满一个月时,我们算了下,亏损了5000多元。”张广兵说,短期的亏损,他们尚能抵抗,可是如果长期这样,肯定吃不消。

“前几天有一个爱心企业说要提供一些捐助,我们很开心,如果资金到位了,我们会将这些爱心传递出去,准备早上做免费粥,提供给患者。”魏兴江说。

不过,对于未来,三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张广兵说,他们三人合计的是,等这个店稳定下来后,准备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附件再开个店。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