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地”变“致富园” 郏县长桥镇:“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红勋 实习生 康志豪 通讯员 李增强

 5月21日,在郏县长桥镇东谷刘村四组村民李叶家的院子内,干净整洁的加工车间里十几个女工忙着加工毛衣,陈会勤一边忙活一边说:“我平时除了早晚接送孙子上下学以外,剩余时间就到这里上班,一个月挣的钱够日常开销。”

        这是郏县庭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郏县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出台奖补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闲置房、空闲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自主创业型、龙头带动型等模式的庭院经济,通过微作坊、微养殖、微农旅等谱写出“美了村庄、活了资源、富了农户、强了集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新篇章。

在距离东谷刘村约4公里远的长桥镇双槐赵村,赵栓定夫妇的小院里也是一派繁忙,缝盘机嗒嗒作响,夫妇二人忙着对加工好的针织毛衣(半成品)逐一检查、打包。

近年来,长桥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融合发展”原则,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谋划打造特色庭院、“五美”庭院和精品庭院,探索推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引导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庭院种植、庭院休闲等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模式。

发展庭院经济让缺乏劳动力的村民有事做、有钱挣。确李村刘村民郭帅动的“后花园”里养着三十多头红牛,“每年的收入就靠它们了”。今年55岁,患有眼疾病,他和老伴都干不了重体力活,“镇里倡导的庭院经济建设特别适合我们。

确李村的李廷钦是该村的一个能人。他利用闲置院落建起了葡萄种植园,现在仅葡萄种植加工每年就有近20万元的收入。

       该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孙鹏飞介绍,通过实行“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运作模式,全镇发展庭院种植户285户,养殖户116户、加工户356户、生产生活服务428户。围绕庭院经济的结构布局,组织开展种植、养植、加工等技术巡回培训,提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基本技能。同时,发挥当地“技术能人”“土专家”和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鼓励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农户的经济技术的分类指导,帮助农户尽快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庭院种、养、加工等生产技术。

在该镇东长桥、兴店、郑桥等20多个行政村,村民不仅在庭院闲置土地上发展蔬菜、林果、谷物等特色农业,还养牛、养羊、养鸡,进行针织加工和农业技术服务。截止目前,通过庭院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带动户2468户增加收入,庭院经济已经成为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补充。

      “方寸地”变“致富园”。由于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庭院经济“方寸地”已逐步壮大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正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庭院经济的优点在于能够合理整合利用农业资源,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积累经营经验的园地,也是农民致富的门路。”长桥镇党委书记李朝锋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平顶山运营中心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