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数字范儿①揭秘交管12123背后的数字企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
【开篇的话】
得数字者,得未来。数字经济,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2年,郑州的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300亿元。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全省的龙头城市,郑州坚持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全局性、引领性“一号工程”。
郑州有哪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典型企业?数字经济新业态又是如何为郑州的城市经济赋能的?
即日起,大河报·豫视频推出“郑州数字范儿”系列策划报道,为您解读郑州的数字经济密码,助力数字河南建设。
揭秘交管12123背后的数字企业
打开“交管12123”处理罚单、补领驾驶证,或许你不知道,你在郑州家中的这些便捷操作,可能与河南本土科技企业——河南云帆电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云帆科技”)有关。
如今,类似这样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郑州还有不少。他们共同助力,将郑州打造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3人创业到1.5亿元的年营收,他用了11年
7月13日,在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内,云帆科技的一个会议室内,一名技术人员正在向客户展示着一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各个模块的数据。
这是该公司新接手的一个项目。“我们公司主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视频图像分析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从顶层设计、方案规划、定制开发、项目实施、运维服务全方位一站式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云帆科技董事长刘建军介绍,当前,公司主要开展“政务、民生、经济领域”的信息化业务,承接了省内外“智慧公安、交警、园区、文旅、养老、医共体、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新基建的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项目。
其实,云帆科技是一家河南土生土长的科技公司。2011年,云帆科技正式注册成立。当时,36岁的刘建军,在金水区未来花园租了个房子,一共3个人,就办起了一家科技公司。“我当时刚从浪潮公司出来,刚创业时只有三个人,一个销售,一个财务,一个技术,就开始开展业务了”。
公司组建后,刘建军一边跑市场拓展业务、一边招兵买马。2012年,他拿下了第一个大单子,漯河、新乡的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金额一共几十万元,这也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时,公司员工也发展到了10多个人。
之后,云帆科技开始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大潮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2013年,公司获得了首个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第二年又通过了双软企业认定。2015年,公司已发展到60多人,进一步深耕公安行业,业务领域向更多行业拓展,营业额达到7000多万元。2016年,公司首次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而这也成为云帆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2017年,云帆科技作为首批入驻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的企业之一,业务也从承接小、散客户和项目,转移到了高端、大额的项目之中。云帆科技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2020年,公司年经营额首次破亿,达到1.1亿元;2022年,入选2022年河南省大数据优秀企业(河南共13家),年营业额达到1.5亿元。
◆“交管12123”定制解决方案,覆盖一半河南政法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交管12123作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知名度颇高,而这背后就有云帆科技贡献的智慧。这其中,云帆科技依托对智慧交通系统的深耕,为该平台提供了一套定制解决方案,并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具体运营。
换句话说,当你在交管12123APP中,进行在线缴费、户口迁移、驾管系统等业务,可能使用的就是云帆科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现在,大家都在做数字政务,但如果标准不统一,系统无法互认,就很难形成一网通办,也就谈不上数字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腿。我们就是做打通这个技术壁垒的。”刘建军说,在智慧公安领域,云帆科技以大数据及数据治理共享技术为核心,构建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情报研判、预警布控、警情预测、预防犯罪等领域解决方案,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业务咨询、标准规范制定、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综合信息化服务。目前在河南政法系统,云帆科技几乎覆盖了超50%的机构。
现如今,该公司已下辖漯河、安阳2家子公司、新疆1家分公司,人数达100多人。业务遍及全省以及北京、广东、广西、江苏等地区。建有1个省级研发平台,研发的自主可控的12123语音平台中间件软件,填补了AI交警智能知识库系统及主要语种覆盖领域的空白。目前,2022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元,利税2000余万元。
◆郑东新区入驻3500家数字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实,云帆科技只是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数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4月,郑东新区已累计入驻超过3500家数字企业,并汇聚了华为、阿里、海康威视、大华、软通动力等一批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这些“数字”企业,聚集在不同的产业集聚园区,为郑东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郑东新区还有哪些“数字化”产业集聚园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企业占郑州市的32%
根据中原科技城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2日,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内,被郑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认定的大数据企业共有89家。郑州市总认定数为274家,该园区占全市32%。其中,89家大数据企业中,有28家高新企业、13家专精特新、11 家雏鹰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共有11个。
此外,目前,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重点(规上)企业共20家,总共拥有知识产权952件,平均每家企业47.6件,其中:专利167件、软件著作权785件。张江智慧岛(河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2022年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
中原数据产业园:2025年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
2022年12月,郑东新区另一个大数据产业园——中原数据产业园正式落地郑东新区并投入运营,该产业园使用面积约3.55万平方米。按照计划,到2025年,建成以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综合运营平台等为核心的大数据创新载体、产业运营生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数据相关产品与服务,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其中,郑州数据交易中心自去年8月揭牌运营以来,已成功交易107笔,数据交易额达到1.59亿元,引进生态企业21家,孵化器办公空间设计完毕,计划今年7月底完成整体装修并达到86%企业入驻。
“目前,郑东新区确立了‘一岛一环两园一带多点’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累计引进大数据企业200余家,初步形成良好的集聚态势。”中原科技城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郑州的大数据相关企业已达1.8万多家
在被誉为河南规模最大数字产业平台——郑州鲲鹏软件小镇,今年6月底,它迎来了全面建成的关键时刻。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郑州鲲鹏软件小镇已实现包含领军企业京东科技、新三板企业中翔腾航、美股上市的音视频头部企业百家云集团等企业签约71家,其中签约落地企业已完成知识产权申报97项,同时并依托目前先导投用区载体,推进京东科技集团、百家云集团、北京健信、明道优术等签约项目入驻。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软件产业园区,形成中部数字产业新中心,为河南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载体与支撑。”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小镇将实现入驻上市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至少40家,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00家,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时达成国家级孵化器发展目标,形成各类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不少于2000件,建立省级“软件人才培育基地”。
据初步统计,郑州全市大数据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8453家,大数据产业园数量达到76个,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达到220家(个)。
郑州的数字经济发展,正由木到林,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