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被拐案件时有发生 外来务工和做小生意家庭是高发地带

六一前夕,大河报独家联合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打拐办向未成年人家长做出警示——

儿童被拐案件时有发生 外来务工和做小生意家庭是高发地带

记者调查:八成家长对陌生人警惕性高 少部分家长监护上有疏忽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宁田甜 文 许俊文 摄影

核心提示

儿童被拐案件时有发生。来自郑州市公安机关的案例显示,最近的是去年年底,郑州就发生了一起双胞胎小女孩被拐的案件。

作为儿童监护人的家长,防拐方面的安全意识咋样?当陌生人靠近孩子时,家长的警惕性如何?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大河报记者深入郑州的沿街门店、居民小区、开放式商业街等不同地点,近距离观察和调查家长在防拐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孩子们接触陌生人时的反应。

调查发现,八成的孩子家长在防拐方面意识不错,对陌生人警惕性很高,但还是有少部分家长,在这方面意识略显淡薄,监护上有疏忽。

儿童拐卖案件中,哪些教训能被家长们汲取?预防拐卖,都有哪些必备知识和方法?一旦有孩子被拐,热心的路人又有何辨识技巧?

为此,大河报独家联合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打拐办,为家长们敲响警钟,多方支招。

调查: 八成家长对陌生人警惕性高,少部分家长监护有疏忽

场景1:见记者走近,赶紧抱起孩子上下打量

六一前夕,大河报记者专门走访了郑州市管城、金水两区的沿街门店、小区及开放式商业街三种不同的场合。

5月29日下午4时30分许,在郑州市紫荆山路城北路交叉口东50米路北一家临街的热干面店门口,一年轻妈妈正带着一岁俩月的儿子和朋友聊天。孩子刚咿呀学语走路,在妈妈身边来回走着玩。这位妈妈比较细心,一刻也没敢让孩子离开视线。

记者上前攀谈,她十分警惕地赶紧将孩子拉回怀里,将记者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才愿意和记者说上几句话。

“天天看手机,网上都有拐卖儿童的新闻,这方面比较谨慎。”这位自称姓王的年轻妈妈说。

随后,在该路口东50米路南的人行道上,记者恰巧遇到两名老人,正分别推着小车里的孩子一前一后赶路。

记者跑上前搭讪,一说孩子的安全问题,俩老人都笑了。

“经常看央视的那个‘等着我’,这点我们不敢丝毫大意和放松。”黄老太说。

“之前俺身边好像就发生过这事,带孩子这是必须小心的。”同行的李老太说。

29日下午近5时许,在金水区紫东苑小区内的小广场上,市民吴女士正带着刚会走路的小女孩在玩。看记者走近,她赶紧抱起了孩子,得知原委后,她说,这一点她警惕到平时连邻居家都不来回随意串门,更别提让孩子接受陌生人食物或拥抱之类的,“这一点,城市的家长或许比农村的家长意识可能更强一些。”

而和她一起带着稍大点的小女孩玩的另外一名老人,记者虽亮明了身份并说明了来意,还专门出示了打拐办给的防拐宣传页,还是未领她信服。她赶紧抱起孩子远离躲闪记者。

记者问她平时多带孩子去哪些场合玩,她直接警惕地称:“这个,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在记者走访的10名家长中,其中9名在对待陌生人问题上,警惕性都非常高,基本都表示家长在的话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交流,但不会让孩子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让陌生人抱,也会经常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场景2:5岁孩子还在店外,大人却头也不回地进店购物


但在随后的观察中,有2对家长,在孩子的监护上有些松懈和疏忽。

29日下午6时许,在郑州市花园路农科路交叉口北50米路东,大河报记者看到一男子骑电车带着一个小男孩停在了一家食品店门口。男子将电车停稳后,孩子从前边的脚踏板处下了车。男子径直向店内走去,而孩子却在外边玩没有进去,男子却头也没回,也没注意到。

不过,男子进店后,又很快出了店,将孩子带进了店内。进去后,孩子一度独自站在收银台旁,男子则在距孩子约两米开外的鲜奶区选购,孩子完全在他视线之外。后来,孩子又独自跑到了店外的人行道上玩耍,而男子并未跟出来。

这位男子自称姓刘,提及刚才那一幕,他低头没多说。随后他说,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平时很在意,平时不会留孩子单独一人。在陌生人方面,他们教育的也很严格,现在孩子5岁,已经做的很好,平时就连他朋友给孩子的食物,孩子就会拒绝,更别说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平时教育孩子还是尽量少给陌生人说话吧。”

随后,在农科路花园路西100米北侧的商业步行街上,有很多带孩子来逛街休闲的家长。

其中一对年轻人带着一个1岁多点的小男孩到此后,这个小男孩被另外两名小男孩闹腾的举动所吸引,好奇地驻足观看。记者观察了一小会,这对年轻人根本没注意到孩子已经停步不前。他们径直前行,头也不回。当其中那名女子推着小车离开孩子约2米远后,见其还未回头留意,记者赶紧提醒并指了指孩子的方向,“哎,孩子”,女子这才回头招呼孩子跟上。

采访中,就有家长表示,她们的孩子如果不看紧,别人拿糖一哄就走。

调查3、本报测试的两个大点的孩子,都没上陌生人的“当”


29日下午,在郑州市东里路和紫荆山路交叉口东50米路南的马路边,一5岁的小女孩正由母亲骑电车带着,母亲将车停下来打电话,大河报记者先与小女孩打了招呼。

一听记者要带她去买好吃的,小女孩反应激烈,立即哭着说:“我不要去,你骗人的。你是故意这样说的。”

记者赶紧解释:“阿姨真的是想要带你去买吃的,是真的。”

但小女孩仍大哭不止:“你就是故意的,不是要带我去买吃的。不去就不去。”

正在记者纳闷时,小女孩母亲打完了电话,记者赶紧向孩子及家长道了歉并说明来意。

孩子母亲陈女士说,平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会教她一些常识,孩子多少明白啥意思,加上平时根本没让孩子单独出过门,所以她才说出了这番话。

见孩子对陌生人哄时的这般态度,陈女士带着孩子满意离开。

在花园路农科路北50米路东的食品店前,当上述刘先生带的那个5岁小男孩单独从店内跑出来时,记者也尝试和小男孩搭讪,不过还好,他一看到记者朝他摆手,便快步跑进了店内。

警惕:儿童被拐案例,时有发生且就在身边


六一节前夕,大河报记者专程来到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打拐办(下称打拐办)。

在打拐办办公室采访时,记者突然发现,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唯一的一张打拐案件的照片。

“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大河报独家报道那个被拐的4岁小男孩吗?”记者看到孩子当年的照片,难掩激动,鼻子一酸。

“这个案子,当年我去了啊。”打拐办相关负责人张帅(因保密需要,化名)也激动地说。

那是2014年8月底,郑州都市村庄陈砦一跟随爷爷奶奶的4岁小男孩被拐。大河报独家报道后,孩子在68小时后被警方找回,犯罪嫌疑人也被逮捕。拐走他的竟是邻家租房的一位再熟悉不过的阿姨。

“这个案子,很有典型性。被拐对象是租住在都市村庄的外来人员,又是做小生意的老人。孩子跟着他们,监护不力。人贩子早就瞄好了目标,不惜以很长时间租住在旁边,以其为邻。在骗取孩子及其家长信任后,最终轻松得手。”说着,张帅从书柜里拿出来几本相册,里边全是当年逮捕嫌疑人回郑及送孩子平安回到家人身边的现场照片,“这些都是我很珍贵的办案资料,当年我们迅速锁定线索,迅速破案,很值得我们欣慰。”(如图,当年大河报记者采访时的身影也入了公安的资料相册)

张帅介绍,往年,此类案件也是时有发生,而且有的就在身边。

2014年,开封县,一家长去买东西的功夫,孩子被拐。警方破案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已将孩子卖到了山东菏泽,卖价六七万。

2012年12月,郑州市紫荆山南路一大杂院附近,一5岁的小男孩跟随爷爷一起玩,爷爷蹲路边和别人下象棋,等象棋下完,孩子也失踪不见……

郑州来说,最近的一起被拐案件,发生于2017年12月。两名6岁双胞胎儿童在郑州火车站被拐,经过警方7小时全城搜捕,最终将3名嫌犯在宾馆抓获。这一案件就是以给孩子买吃的、玩具以及和孩子们一起追逐嬉戏,将孩子骗走。

近些年来,不单单是河南,外地铁路公安部门也曾多次破获此类案件。

张帅提醒,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常生活,其实有时危险就在身边。家长在带孩子时,还是要多留个心眼,多一些防备和警惕。

经验:哪种情况下的孩子,最易被人贩子盯上?

张帅说,他在打拐办的7年从警经历,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特点。

比如,儿童被拐,主要原因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疏于看管和监护,由此给犯罪嫌疑人一些可乘之机,比如家长在买菜买东西的间隙,有的直接把孩子单独留在小推车内,或单独留在外边。这种情况最有可能被人贩子盯上。很多案件的发生,对于人贩子来说,并非是早就设定了目标,而是寻机而动的随机之举。

另外,一些特殊家庭、特殊人群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如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和做小生意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监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公安部打拐办公室主任陈士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个失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打击拐卖犯罪预防在前,希望每个家长都要有防拐意识,看护好孩子,认真履行监护职责,不要让人贩子有可乘之机。拐卖犯罪一旦发生就会有危害,最好是不发生。因此预防、防范尤为重要。而一旦发现被拐,要设法尽快报警。目前公安部已建立打拐DNA信息库,全国都可以查询。

支招:多种技巧和方法,教您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张帅说,预防有两方面,一是孩子该如何自我保护和防范,另一个是家长该何保护孩子

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如不要轻信朋友在交际场合给你认识的人;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接,陌生人称家中有紧急事情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上放学最好与同学结伴,不搭陌生人的便车;出门在外,不要随便吃喝陌生人给的任何食品饮料,以防不法人员在里边放药粉;有驾车的陌生人寻求帮助,可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陌生人的任何请求要求也都可以不理会;不要随便去别人家做客,无论到哪里都要及时与大人联系;要学会拨打紧急求助电话110、120、119等。

家长方面,如果孩子年岁尚小,还不能自己行走,出门时应将孩子抱在胸前,最保险的方法是采用专门的婴儿背带,将袋子牢牢系在身上;如果孩子已经可以自行走路,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始终握着孩子的手,不能任由孩子乱跑乱走,特别是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一定确保孩子在身边;不要让孩子单独出门,哪怕只是去楼下小店买盐,虽然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在孩子尚未学会完全自我保护前,还是大人陪着比较安全等等。

张帅说,还有一个方面也很重要,就是对人贩子的辨识。人贩子在伺机作案时,因为要考虑得手后如何逃脱,因此在和孩子或家长套近乎时,一般面部表情和动作都会有破绽,或会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比如有时会东张西望,有时会向车辆停放的方向瞄。另外,就农村来说,如果看到一些无牌照的面包车等车辆,要小心提防。

除此之外,一旦发现有抱着孩子或带着幼儿的可疑人员,也有辨识技巧。如对方如果说是她自己的孩子,就要观察她是否有母爱的眼神,身上是否有产妇特征,并且,随身携带的东西,关于宝宝的是否很多,喂给宝宝的食物是否科学、是否有悖常理等。

链接:人贩子的招数

最常见的招数是偷。人贩子一般会选择年龄特别小的幼童,不会走路或者不会说话,在商场、超市、医院等人流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家长稍不留神,孩子就可能被偷走。而且,得手后,人贩子会迅速借着人流离开或者团体配合,孩子几经倒手,很难抓住。

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人贩子多采用哄骗,诱拐的方式。这时,案件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或者孩子上下学途中。比如,给孩子“变魔术”、“买糖果”、“替父母接送”等。

早些年有明抢的,近些年,明抢的案例不多,大多是骗,骗取家长的信任。比如,利用机会给家长攀交情,帮忙,交流经验等,最终骗取家长信任,将孩子带离身边。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华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