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郑州西郊公园”郑州大学,那年创下三个“第一”

打开历史的书页,可以看到,2004年是郑大的大事之年。2004年,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也在这一年,郑州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填补了河南的空白。

景色

这所河南最好的综合性大学

展现着别样的风景

一条金色的林荫道迎客,眉湖曲水流觞,几尺艳阳高照。

初冬,被称为“国立郑州西郊公园”的郑州大学展现着这个季节独有的动人景色。

至于其他季节的美景,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保国曾作《郑大赋》细描。文曰:春之繁花,夏之流莺,秋之红叶,冬之静雪,三园五桥,四时不同。

诸景之中,头戴贝雷帽、身披红丝巾的老阿姨忙着自拍,背着双肩包的学生低头匆匆而行,假山上攀爬的孩子不时回头撒娇。

这一切在老郑大人、校史馆里工作多年的崔红伟眼中,却是别样的风景。

早上8时,坐着校车经过图书馆时,拿着书的学生已经站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排队等候,嘴里还大声诵读着。这样的场景崔红伟看了十多年,竟还没厌烦。

“郑大的学风一直很好。”崔红伟说,学校里转一圈,大多是背着双肩包的学生,自习室、图书馆永远坐得满满当当,校史馆里还珍藏着学生的手书作业,有数米长。

尽管也有学生吐槽,南门到北门三站地铁,东门到西门三站公交,夏天上课在路上走到怀疑人生,但它确实是河南最好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

2004年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崔红伟回忆说,2000年前后,郑大只有两位院士,如今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外院士总数量已经达到13人,跟全国一流大学相比,亦不逊色。在顶尖的学界大师带领下,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原学者等杰出人才频出。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2004年7月2日,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暨挂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郑州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河南省高等院校没有研究生院的空白。而如今,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官网资料显示,2018年郑州大学在校各类研究生数达19000余人,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04年7月4日,郑州大学2002级85位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这是郑大,也是河南省的第一届MBA,从此结束了河南没有本地化MBA的历史。

打开历史的书页,2004年的确是郑大的大事之年。2004年2月27日,河南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一魏姓老师回忆,当时出入郑州大学新校区的辅导员有两样标配——“雨靴+手电筒”,因为当时的新郑大只有主干道,一下雨路面泥泞无比。如果下班晚了,附近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得开车跑到中原区须水镇去吃饭。

谁承想,十多年过去,如今的郑大已竹林幽幽、樱花满园。

未来

郑大不只是河南的郑大,更要去做世界的郑大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字典中出现了一个新词,部省合建。与2004年省部共建相比,部省合建意味着郑州大学进入“准部属高校”行列。

这也是国家层面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平衡优质高等院校资源分布不均采取的举措。部省合建首批名单中,共有14所高校入选,郑州大学在列。

从入选“211”,到省部共建,再到2017年的“双一流”大学,以及今年的部省合建,郑州大学一路走来,已不只是河南人的郑大,更是中国人的郑大。

《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显示,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

到2035年,郑大将建成为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并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300位左右。

到本世纪中叶,郑大将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200名左右,7~8个学科进入ESI前1%。。

做世界的郑大,郑大已经瞄准方向。

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邱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