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越,这些老照片带你回到四十年前的郑州大学

  40年前

  一个重要的决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

  40年后

  华夏大地已是沧桑巨变

  1978 年改革开放举世瞩目

  40年风雨征程

  回眸40年,郑大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 蓬勃发展(1977-2000)

  原河南医科大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医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1977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河南医学院恢复招生,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后河南医学院77级学生名册(部分)

  1978年

  改革开放后,学校教研步入正轨,实力逐渐增强,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

  沈琼教授发明食管癌脱落细胞采集器,并在食管癌早期诊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张效房教授创造的方格定位法使眼内异物摘除成功率达到98.46%,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杜百廉教授关于国人骨学的研究获得卫生部“全国医药科技大会成果奖”

  1981年

  1981年,河南医科大学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

  博士生导师沈琼、董民声与获得学位的博士生交谈

  1982年

  学校加强教学改革,院系设置更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展,育人质量进一步提高。

  1982年1月6日,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学院首次接收外国留学生

  1984年

  1984年,河南医学院更名“河南医科大学”,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2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为河南医科大学题写校名

  1991年

  1991年9月,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委会批准,学校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结束了河南省无博士后流动站的历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典礼

  1998年

  至1998年,学校共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点,硕士点达到20个学科36个专业

  医院发展 服务社会

  河南医科大学四个附属医院除承担医学科研和临床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省人民医疗健康的任务,集医疗、科研、教学、服务为一体,为河南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性教学医院),1993年获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称号,国家爱婴医院,有3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耳鼻喉科、眼科为省重点学科,承担着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和实习工作

  第二附属医院(综合性教学医院),国家爱婴医院,承担着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和实习工作,消化内科为博士生培养点,妇产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键院),国家爱婴医院,承担着儿科医学系等专业本科生教学和实习工作,担负着卫生部确定的河南省妇幼保健培训中心任务

  第四附属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口腔医院),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承担着口腔系等专业本科生教学和实习工作

  合作交流 誉播遐迩

  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世界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机制。

  党建工作 卓有成效

  党建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原郑州工业大学

  改革开放后,学校各项工作恢复正常,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事业稳步发展。

  1978年

  张嘉一教授研制的DJS130计算机是河南省第一台计算机,1978年荣获河南省科学大会奖

  1982年

  1983年

  许成秀教授创建的“钙镁磷肥采用玻璃结构因子配料方法”,198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包裹肥料及其制造法”获中国优秀专利奖。

  1987年

  1991年

  1991年4月,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正式宣告,将郑州工学院办成名符其实的部署重点院校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院党委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八字校风”

  1994年

  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刘大壮、霍达、沈宁福三位教授成为学校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6年

  1996年4月郑州工学院改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1999年

  1999年,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店,实现了河南省工科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磷复肥研究中心孙以中副教授和张文辉工程师等发明的“一种直接以磷矿粉为磷源的粒状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获得第六届中国专利金奖(金国共10项),实现了河南省获国家专利金奖“零”的突破。

  更新理念  科学发展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1992 年进行以全员聘任和调整分配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993 年制定了《综合改革和发展方案》,保障了“八五”期间的健康发展。1997年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提出,到本世纪末把学校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经、管兼备,具有自己特色的多学科、多功能,有较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工业大学。

  构筑平台 强化师资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强能力”的要求,加大文、理、经管等学科的渗透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998年学校成为河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录取院校,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合作交流   博采兼蓄

  90年代以来,多次派遣教学科研骨干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苏联、瑞士、比利时、爱尔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进修、讲学、访问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多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访问和合作研究。聘请6位国外知名教授为名誉教授,有20多位外国专家先后在学校长期任教。

  ‍原郑州大学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学校各项工作逐渐得以恢复,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1978年

  几名77级学生在郑州大学东门门口合影留念

  1980年

  学校积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开始谋划整体发展思路,增设技术学科和应用型文科。

  1983年

  加大并逐步规范对外交流合作,注重与国内外名校的实质性合作。

  1989年

  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大量出现,学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

  原郑州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助推郑州大学建成具有全国重点高校水平的综合型大学。学校在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对外交流合作、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合校前,已基本发展成为文、理、工、财经、政法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1991年

  1995年

  1998年

  加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化校园的功能逐渐完善。

  1998年6月郑州大学新图书馆正式启用,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藏书160余万册

  1999年

  学校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下,重点抓好“211工程”建设,并于1999年正式立项,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批著名专家来到郑大,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

  对外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和海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强融铸 扬帆一流 (2000-今)

  2000 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发展开始了新的篇章。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郑州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大学中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2000年

  2002年

  200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建设的通知》,决定在“十五”期间,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一起,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建设。

  2003年

  2004年

  抓住国家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机遇,2004年2月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郑州大学协议,学校成为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河南省结束了没有国家重点支持高等学校的历史。

  2004年7月河南省政府批准郑州大学试办研究生院,2011年11月获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学校研究生教育体制和各项保障机制更加规范完善。

  2005年

  学校抓住2005年国家第十批学位点申报评审的机遇,获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二者合计净增54个博士点,增幅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博士点总量在国家“211工程”地方综合大学中由位居中游到名列第一,进一步确立了在河南省高校的龙头地位。

  2006年

  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2006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2年

  2012年11月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工程),学校跨上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

  2016年

  抓住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共同实施“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的契机,于2016年4月获批为试点单位,成为首批入选该计划的地方高校,学校国际化办学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2017年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郑州大学位列其中,开启了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郑州大学锐意进取、笃志前行,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师资队伍建设跨上新台阶、科学研究达到新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主校区建设呈现新景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办学以来,郑州大学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约 90 万人,在国家特别是在河南党政机关及电力、医疗、水利、机械、教育、科研等领域或行业,一大批郑大校友成为业务骨干或领导,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继往开来,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面向未来,郑州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抢抓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机遇,担当引领河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重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定位,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40年砥砺奋进

  40年辉煌历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改革开放没有终点

  建设一流大学

  我们在路上

  郑州大学官方微信

  zzuweixin

  编辑:关亚婷 张璇 吴慧文 邱锦仪 张赛

  内容来自于郑州大学校史馆

  本文所刊载图文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或转载。

来源:郑州大学 编辑:凡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