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工学办学60年(原郑州工学院55年)回顾

  郑州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18年恰逢学校工学办学60年(原郑州工学院55年),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迈向新工科,为一流大学建设而不懈奋斗。

  郑州大学工学(原郑州工学院)历史回顾

  一、宏基肇造,扬帆起航

  1963年4月,河南省按教育部要求,将郑州大学五个工科系划出,建立郑州工学院,一所高起点的工科院校扬帆起航。

  1958——1965

  1958年,新乡师范学院化学工程系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省设立的首批高等工科教育专业之一 1959年原郑州大学创办机械、土木、机电、水利四个专业 1959年春,教育部从天津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支援河南 1959年4月,教育部从大连工学院抽调一批教师支援河南 1959年化学工程系从新乡师范学院分立,成立河南化工学院 1963年4月,撤销河南化工学院,将其划归原郑州大学化学工程系 1963年4月,将郑州大学5个工科系划出(化工系,机械系,电机系,土建系,水利系)建立郑州工学院 1963年10月,河南省政府与化工部签署协议,确定郑州工学院组织机构、招生、学制、规模、专业设置、编制、校址、干部配备及交接事宜,学院归化工部管理 1964年1月,举行郑州工学院建院典礼

  1精英荟萃,呕心筹建

  经过数年准备,1963年4月,化工部与河南省政府商定,将郑州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土建系、水利工程系与化工系划出,成立郑州工学院。

  2百端成序,兴教树人

  建院伊始,学校健全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将本科生教育工作列为重点,基本建设工作、教学工作迅速展开,学校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

  郑州工学院首任系主任

  二、忠诚事业,守土有责

  “文化大革命”十年全院正常教学科研活动陷于停顿,部分干部、教师利用厂校挂钩等时机,用科技知识服务工农,以技术培训和典型工程带动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

  1966——1976

  1968年12月,学校1966届毕业生146人、1967届毕业生148人、1968届毕业生180人,共474人同时分配了工作 1972年4月,学院招收文革以来的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1973年6月,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1978年3月分离) 1974年7月,化学系研制出河南省第一台聚四氟乙烯换热器

  1动荡岁月,栉风沐雨

  “文革”期间,广大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维护,并挤出资金采购了仪器设备和近两万册的古籍图书,为以后学院进行教学科研奠定了一定基础。

  2服务工农,深入实践

  学院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育体制,师生在劳动锻炼期间开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为工厂、农村培养技术骨干;部分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搞科研,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

  (1973年6月,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粮食学院改为粮油工程系,并入郑州工学院)

  三、东方风来,姹紫嫣红

  “文革”结束,学院各项工作恢复正常,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事业稳步发展。1985年11月,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院党委提出“八字校风”,制定《郑州工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把郑州工学院建成名副其实的部属重点院校的奋斗目标。1991年4月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正式宣告,将郑州工学院办成名副其实的部署重点院校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1977——1991

  1982年,学院召开第一次教学讨论会 1985年11月,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院党委提出“八字校风”,制定《郑州工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把郑州工学院建成名副其实的部属重点院校的奋斗目标

  1987年,学院召开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1990年6月,郑州工学院获评“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1991年4月,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正式宣告部属重点院校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1991年5月,与苏联敖得隆工学院签定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书

  1正本清源,孕育生机

  学院建立健全新的党政机构,引导全院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同时加强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促进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八字校风”院党委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八字校风”

  2氤氲育化,教学相长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和更新课程内容,拓展专业方向,办学规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学院汇聚了一大批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名师名家,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名人堂

  3问鼎高端,时间折桂

  学院承担科技和开发课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十余年间,完成国家、部委及省市科研课题500余项,多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在磷复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结构、航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许秀成教授许秀成教授创建的“钙镁磷肥采用玻璃结构因子配料方法”,198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包裹肥料及其制造法”获中国优秀专利奖。曾任《磷肥与复肥》主编、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四、高歌猛进,创新发展

  进入1990年代,学校建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有力地鼓舞了全校干部和教职工的干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以工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与管理科学规范,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突出,实现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院校的重大跨越。

  1992——2000

  1993年郑州工学院举办三十年校庆活动 1994年,刘大壮、霍达、沈宁福三位教授成为学校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4年12月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申长雨教授任中心主任,实现河南省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1996年4月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1996年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许秀成教授任中心主任,填补了河南省在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上的空白 1996年王复明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学校视察工作 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河南省工科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1更新理念,科学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更新观念,科学治校,制定多部改革和发展方案,加快了郑州工学院向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工业大学迈进的步伐。

  (校园全貌)

  2构筑平台,强化师资

  学校加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培育了一批省部级优秀课程,一大批优秀人才也脱颖而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董其伍教授董其伍教授,浙江鄞县人。196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同年分配到郑州工学院化机专业任教,1985年国家公派去比利时国立根特大学研修,1992年晋升为教授。多年从事化工机械设备静动强度研究及可靠性分析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组合式换热器”项目,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合校前,全校573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384人,有博士、硕士生导师8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一百余名教师被评为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文明教师及先进工作者。

  人才工程建设

  学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资助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学位,采用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派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等多种形式,努力造就一批跨世纪高级专门人才。

  李杰博士李杰博士在美国苏萨克斯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主持完成的项目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合作交流,博彩兼蓄

  学校多次派遣教学科研骨干赴欧美进修、讲学、访问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多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访问和合作研究。

  30多年间,原郑州工学院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创造了一系列辉煌。

  由最初的5个系9个专业、在校学生1475人,发展到11个院系部40多个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12个河南省和原化工部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7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近2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五、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2000——今

  2000年7月10日,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2004年2月,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郑州大学协议,成为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 2012年11月,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工程) 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3月,成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 2018年6月,召开三次党代会,提出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学校的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8年10月,郑州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二届学术会议

  当前工学学科建设情况

  工学学科门类共有24个一级学科

  1.一级博士点学科10个,占全校一级博士点总数的1/3

  2.一级硕士点学科23个,占全校一级硕士点总数的39%

  3.资源材料和工程安全与防灾两个一流建设学科,占全校总数的1/3

  4.材料加工工程和化学工艺两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占全校总数的1/3

  5.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安全与防灾三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占全校总数的1/3

  6.省一级重点学科20个,展全校总数的42%

  7.2011年,工程类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行列

  8.2012年,材料科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行列

  9.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1.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12.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13.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

  15.新增“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3项

  16.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17.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工学学科现有刘炯天、申长雨、王复明、何季麟4位全职院士,赵振业、黄榦、欧文斯、高俊、王恩东5位双聘院士。其中,申长雨、王复明为学校培养的两位本土院士。校友聂建国于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十一甲子,工学新起航

  回首过去,工学人披荆斩棘取得巨大成就

  展望未来,工学人砥砺奋进再创锦绣辉煌

  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中

  工学人将和全校师生一道,继往开来,求实担当

  振兴老工科,发展新工科

  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官方微信

  zzuweixin

  编辑:葛华斐 谢雨桐

  视频制作:杨明 杨勃隆 王浩霖 刘玉杰 张子明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 学科与重点建设处 北校区综合管理中心 校史馆

  本文所刊载图文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或转载。

来源:郑州大学 编辑:凡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