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地区医保基金赤字,国家将从4方面强化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尹中卿提问。图片来自中国人大网

医保基金是全体参保人员的看病钱、救命钱。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尹中卿委员提问,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补助基金,财政医疗卫生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补助占医保基金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医药、医疗、医保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支付显著攀升,透支风险日益凸显,财政负担持续增加。目前,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医保基金当期赤字,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累计赤字。有关部门如何遏制医药、医疗、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强化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介绍,现在总体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基金还是平稳有序,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截至到2017年底,我们基金的收入是1.9万亿元,支出是1.5万亿元,总体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职工医保的结余资金,可以支付20.2个月,居民医保可以支付8.6个月。但是正如委员所说的,由于地区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现在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低,所以少数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的累计赤字。下一步针对医保基金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强化基金的可持续性。

首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监管机制。要尽快建立医保基金的精算管理制度,加强精算能力的平衡建设。包括构建基金运行监控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基金的风险,提前预警。同时要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信息化等监控手段,创新监管办法,提升监管能力。

二是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要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医保基金的收支预算。加强和规范保费征收的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督促基金已经出现赤字的地区,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赤字问题。对于已出现的当期赤字,可以通过动用累计结余,次年调整缴费率(标准),调整医保待遇等措施来逐步化解。

三是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看人头、床位多种付费方式的医保复合支付完善,完善医保协议的管理,健全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同时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是健全合理分担、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在职工医保方面,要均衡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负担,特别是要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进一步发挥医保基金的统筹共济作用。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方面,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个人的缴费负担比例,政府的补助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来源:大河客户端 实习编辑:王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