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雨凇、雾凇,傻傻分不清?

  关注漯河气象,了解官宣天气

  前些日子里的冻雨

  让菜园里的叶子都冻了层冰~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将冻雨、雨凇混淆,其实两者不能简单划上等号。

  那么,什么是冻雨? 什么是雨凇呢?

  知识点来了~

  冻雨是一种从天空下降的低于0℃而未冻结的过冷却雨滴,当它触及到表面温度低于0℃的树枝、电缆、屋脊、作物等时,便在其上迅速冻结成晶莹琉璃的冰层,其气象学名叫“雨凇”。

  视频:冻雨是怎么形成的?

  会造成什么灾害如何预防呢?

  我国北方地区把冻雨叫做“地油子”,南方一些地区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冻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结果,是一种灾害或景观。

  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一般从地面向上气温都是随高度的增高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

  一般而言,雨凇,是来自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使其“冰容”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冻结成“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冻雨过后,除了常常有雨凇形成,还会有雾凇的景观。

  雾凇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美妙异常的自然景观,多积聚在树枝等物体上,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

  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

  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

来源:漯河气象 编辑:凡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