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学生高中一天没读,就已经出国了!杭二中、学军中学等重高透露尖子生新情报!
每年二三月,都是国外高校密集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最近,杭城不少高中生,陆续收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全球顶尖名校的offer。
2月19日,杭州第二中学官方微信晒出了几位高中生:高三女生姜涵莼,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男生沈思凯,已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现又收到剑桥大学的通知书;汪依涵刚刚被牛津大学录取……
看得出来,出国读名校,正成为越来越多浙江学子的选择。除了英国顶尖高校,更多学校的学生被常青藤名校录取。这些学校的规格和档次越来越高。
一位重高老师说:“是的,杭州学生申请到世界名校的人越来越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牛津、剑桥和常青藤名校,现在杭州学生也常有斩获。越是顶尖的学生,专业选择更为宽泛,而不仅局限在金融等专业。”
快报记者采访中发现,那些中考的佼佼者,考上排名靠前的几所重高,很多人根本没想过要拼国内的高考。一位重高班主任说,四五年前很多同学会在高三申请国外高校,出国读大学。现在,一大群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就确定了另一条升学的路——或是直接出国读高中,或是高一开始就为出国做好充足准备。其中,很多是非国际班的学生。
高一高二出国的重高学生越来越多了
这几天,快报记者采访了杭州第二中学、学军中学等几所重点高中(记者注:非国际班),发现和四五年前相比,出国留学的人数没有明显变化,但升学的路径和渠道却在发生改变。
最明显的是,高三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在慢慢减少。高一、高二出国读高中,以当地生身份申请高校的学生多起来。可以说,出国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
五年前,杭二中有五六十人要出国,绝大部分同学都在高三完成申请和录取这一系列步骤。今年,出国人数还是保持在五六十人,但高三出去的仅剩下二十几人,其余下移到高一、高二年级。这些同学往往选择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读高中,之后再以当地生身份申请高校。
最近刚拿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二中女生汪依涵,在高二去了英国读高中(学制四年),今年开始申请高校。
究其原因,多是因为这样申请的成功率高。一位老师说,先出国在当地读高中,以本地生身份申请高校,成功率往往要比在国内申请高。
今年,学军中学高一年级约有二十人已经出国,有的是进校读了一段时间,有的是高中一天都没读。
学军中学负责外事的徐贤刚老师说:“这种情况近两年确实多起来了。学军去年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Peel教育局合作,办了个多伦多大学名校班。现在,高一到高三有二十几个同学参加,已到加拿大高中对应年级去读书。最快的今年就能拿到offer,9月去多伦多大学了。”
徐老师说,如果学生要出国,尽可能去目的地国家的高中学习至少一年,这样能更好地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否则,大一学习很艰难,容易fail(不及格)的。”
很多优等生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却有人一天课都没上,直接出国了。这是为什么?
一位重高的班主任说:“这很正常,2016年哈佛大学在亚洲录取了一名中国男生,他中考后进了杭州一所重高,但一天书都没读过。暑假来学校报到,之后直接去了新加坡一所知名高中。这类孩子,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家庭和自己都有清晰规划。申请高校要看排名,去读什么高中也要看排名。对比国内高中和国外高中,在申请常青藤名校的比例上,自然是国外高中更有优势。”
高考成绩超过一段线可以代替SAT成绩 申请出国
当然,还是有不少同学读完高中、参加完高考,凭借高考成绩出国。
这几年,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国内的高考成绩,这对高考生来说是个利好。如果考上国内心仪大学,就留在国内读。如果国内心仪的高校没有录取,凭借不错的高考成绩,也有很大机会进入世界名校。杭二中出国班的班主任陈大军老师说:“高考成绩在一段线以上,对部分国外高校还是有吸引力的。”
一位留学机构的老师举了个例子:比如申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了一段线以上的高考成绩,即可替代SAT成绩,再考一门托福或雅思即可。
她说:“每年6月下旬揭晓高考成绩,如果这时再备战托福,准备签证、申请宿舍等,想赶上9月高校入学,根本来不及。有些高校很灵活,看到申请者不错的高考成绩后,不再需要托福成绩,而是通过学校内部测试来评估学生水平。”国内高考成绩在申请澳大利亚的学校时,认可度很高,如果超过一段线,可以免去读一年预科,直接进入高校就读。
不过,相比较而言,凭高考成绩申请的国外高校,知名度会稍微弱一些,比如美国一所认可高考成绩的高校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在全美排名100左右。
申请一所好学校要耗费巨大精力
现在杭城的高中生出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上重高国际班,比如杭州第十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杭师大附中的国际班等;第二种就是个人申请。
“杭十四中国际部的班主任朱艳老师,给我讲了讲想要申请一所好学校,高中这三年要准备什么。“学校里有位同学刚收到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他的申请过程就能看出,所有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花费超多时间、巨大精力才完成的。”
申请出国,大致要有这些前期准备:
一、托福、SAT等学术性考试。这些是基本考试,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有些还要考上两三次。比如SAT考试,大多数同学会考2次,取较好成绩,平均考一次要准备半年时间。但两次考试之间不能相隔太近,防止考官质疑为何成绩短时间内提升太多。托福考试,一般刷的次数就比较多了。如果没有满意的成绩,理论上可以一直考。
二、课外实践活动。申请学校时要填表格,最起码要有十项左右活动。不同的活动在招生官眼中的含金量大不相同。比如全球的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太空城设计大赛、基因工程大赛等含金量就很高,可能准备一次要花几个月。文科类的,比如参加一些商赛、辩论等;公益类的活动,献爱心等,要长期坚持;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可以,担任重要角色,比如创始人等更好……招生官更看重的是,你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三、成绩单。在各项繁忙的活动中,在准备各项考试之余,还要顾牢平时功课和考试成绩,这个也很重要。
四、文书,包括个人简历、陈述等。需要很好的文笔,介绍好自己。
还有AP(大学先修课程)成绩,如果申请高校时,已学过相关专业的AP课程,考官会特别青睐。而且,进入大学后,可以直接转成大学学分,杭十四中AP中心2018届毕业生小吴同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换了50多个学分,2年半就可以从伯克利毕业。
最后是推荐信。除了上面的材料,再有两到三封推荐信,就更好了。在学校里,一般是外教写推荐信。
高二是个关键节点
这些提前赛跑的重高尖子生 是这样申请到国外名校的
杭二中高三女生姜涵莼:学会自己做选择
杭二中女生姜涵莼,已收到美国排名第三的芝加哥大学的offer,专业还未选定,不过她对建筑设计、计算机、教育学、社会学、法律学等方面都蛮感兴趣。
3年前,姜涵莼以全杭州市第三名的中考成绩,进入杭二中。高一进校后,因为“想做些有挑战的事”慢慢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并开始一步步做准备,考托福、SAT,了解美国高校等。
“很多人说美国整一套申请系统太主观,不像高考那样考过多少分就能被录取。但认真踏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会发现非常有价值。”姜涵莼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国内读书,只要把老师的要求完成,跟牢大部队,肯定不会掉队。但一旦准备出国,就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因为选择每时每刻都在。
她拿自己的申请过程举例子——
“比如,我一口气报了9门AP课程,包括统计、微积分、物理、计算机、英国文学、美国历史等,但学习时间只剩两三个月了。时间太紧,报完我就有点后悔。但是这些课程能让美国大学看到我的学习能力,并且还可以抵换学分,实在有些诱人。所以,为了不崩掉我的人设,必须考好。经过枯燥痛苦的两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AP考试。这算是学习计划的选择。
“在我的申请经历中,有项珍贵体验是去年暑假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夏校。一个半月,学习两门课,共6个学分。夏校经历既能放在简历上作为活动,还有机会向教授争取推荐信。最后,我完成了夏校课程的学分,还拿到了两位教授的热情推荐信。这是学习和活动经历的选择。”
在申请过程中,姜涵莼说文书的准备特别重要,她的写作优势帮了不少忙。“我喜欢文艺与写作,小学和初中公开出版过两本文集。我喜欢人文社科研究,同时,我的理科成绩也很好。有人文情怀,又有逻辑思维能力,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在姜涵莼的申请经历中,有个很特别的学校——深泉学院。这所学校非常神秘,每年在全球只录取10至15名新生。两年学习后,80%的毕业生直接到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康奈尔和牛津大学等名校深造。办学百年,鲜有中国学生。
姜涵莼递交申请后,通过了深泉学院的首轮筛选,幸运地被邀请去学校参加为期五天的面试。
整个流程是这样的:
在去深泉之前,要通过第一轮考核,写文书。学校会给出几道问题,画风比较清奇,一题是你35岁时已成为什么样的人?另一题是选出卢梭讲述社会制度、法律等内容的话,写写自己的看法。
第一轮考核通过后,进入学校,进行第二轮考核。
“文书也要写,问题清奇,比如要你批判深泉学院的理念。”姜涵莼说,深泉学院有三大理念:自我管理(学校没有行政人员,学生组成学生会,聘用教授、开课程,全由学生投票决定);与世隔绝(学院地处荒山野岭中,没网络没有移动电话信号,只能打座机);劳动(每天至少劳动四个小时,每天挤牛奶、喂猪、喂牛、骑马等,洗碗、做饭等事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我批判他们虽然与世隔绝的出发点很好,为了让人得到内心沉静,但不能依赖物理上的隔离与设置,让自己躲在深山老林,其实中国有句古话说“大隐隐于世”,才更能锻炼人。
之后的面试环节,八名考官对一名学生,考官有教授、学长、附近的农夫,面试一个多小时后,体验环节,姜涵莼去听了几节课。一个班里,五个学生和一个教授,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完全是讨论。教授只是引导方向,讲授并不多。
正是受邀在深泉学院进行面试期间,姜涵莼收到了芝加哥大学的提前批录取通知书。
学军高三男生朱徐哲: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而不是学科
学军中学高三男生朱徐哲,已收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的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专业。最近这段时间,他正在密集学编程,为大学学习打些基础。
他从有出国想法到收到offer,仅用了四个多月时间。
“学校和加拿大有个合作办学项目,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面试了一下。和考官聊得非常开心,之后,考官不断宣传多伦多大学的优势专业,给我种草。”朱徐哲说,原本自己的规划是考到国内一所985、211高校,但和这位考官聊过后,想出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对比了美国、加拿大高校的教育体制、模式,又了解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个项目,就是大一如果学分绩点达到前30%,大二、大三就可以到专业相关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各金融机构实践,锻炼能力,朱徐哲非常心动:“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大学阶段我不喜欢单纯的理论性研究,而更向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以案例学习和真实的职场体验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迅速和爸妈商量得到支持后,他开启连轴转模式。
“因为当时有凭高考成绩申请的打算,所以学校里的高考课程不能丢,白天埋头高考内容,晚自修后回家练雅思的听力、阅读及背单词,双休日上英语培训,那段时间真的很累。”密集训练一个半月后,朱徐哲的雅思考到7分。
去年12月,多伦多大学的绿色通道(GP)项目与学军中学合作,专门挑选优秀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有了充分的准备,朱徐哲顺利通过招生考试,2月19日收到了offer。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他有两点小建议。
一是学英语。“我是初中才开始上英语培训的,和不少小学就学英语的人比,我没有优势。现在,我的口语还不错,英语成绩年级20名左右。总结起来,我觉得不能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来学,因为英语是门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会掌握、使用它,不是只执着于听说读写。当然,词汇量要大,要了解老外的思维。”
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清楚自己的优势、需求,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样才会在各环节遇到的各种选择中,选到最适合自己的。
杭十四中高三男生王泽华:为自己喜欢的学科持久付出
杭十四中AP中心高三男生王泽华,已被杜克大学录取,专业是环境工程。
他从初一有了出国想法后,父母也很支持,升学路径决定好,就开始为出国做准备。想高中读完再出去,就选了杭州第十四中学的AP中心。
在这两年多的学习中,王泽华慢慢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
“我觉得整个申请流程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喜爱,并且持久地付出。最早的时候,我想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这很热门,就业前景也很好。但自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是由衷地喜欢,只是被就业这些外在因素吸引。”王泽华说,与此同时,他慢慢感受到另一门学科的魅力,就是高中化学。“化学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她上课幽默风趣,总能把晦涩的化学原理、概念用直白的语言讲述出来,而且常把化学放到生活中。从那以后,我开始喜欢化学,同时也参加了一些竞赛,做了一些实验。”
到了高二,王泽华报考了6门AP课,微积分、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心理学和世界历史。看得出来,他兴趣广泛,想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在学习环境科学的过程中,王泽华找到了这门自己最钟情的学科。“我被大自然的精美深深吸引,比如水会在不同的阶段转化成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循环。再加上,化学是环境科学的基础,之前的学术知识,可以运用到环境科学。同时,也做了一些跟环境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太空城市竞赛,在环保院实习等。”
去年暑假,他去美国参加斯坦福夏校,做了一个关于水和环境研究的项目。前后将近两个月,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些活动,都成为他申请材料上亮眼的内容。
托福110分,SAT成绩是1520。王泽华说,这样的成绩,在申请杜克大学的学生中不是最好的,但他能申请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在环境科学领域里,展现出了热情和专业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做些事情。”
首席记者 张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杭州70岁阿姨小区里走几步路,抖音上40多万人点赞!这个技能,咱妈也会啊!
·杭州人越来越不爱结婚了?杭州妈妈一说三个字,帅气儿子就翻脸!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女演员和国民爸爸这段视频,直接看哭!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