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法槌”原来是这样来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提起法槌,大家一般都不陌生。法官在开庭之前,庄严敲下法槌,意味着庭审就此开始;休庭之际,再度敲响法槌,意味着庭审至此结束。小小法槌,却可丈量公平正义的起点和终点,意义重大。但是,你知道我国法官最早使用法槌是何时吗?11日,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中国第一法槌”的故事。而该法槌的使用者张建民法官,今年5月份不幸因病逝世。
1996年9月18日,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法院审判大庭内座无虚席,来自开封市两级法院及检察院、司法局等政法部门的200多人,在这里观摩庭审。时任少年法庭庭长的张建民担任审判长,首次在庭审中公开使用了自制的法槌。
(张建民早年照片)
“在法槌诞生之前,每当在庭审中出现法庭秩序问题,法官往往大声呵斥,甚至猛拍桌子。这种做法不仅影响法官形象,也有损法庭尊严,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维护法庭秩序。”徐松岭曾和张建民一个法庭,是当时的书记员。他回忆,张建民有一次在看戏时受到启发,觉得法官开庭时,手里应当有一种类似我国古代惊堂木的东西。“他翻阅了一些资料,知道国外有些法官审案,至今仍在使用法槌或法铃。于是,他‘异想天开’,也想造一柄法槌。”
不过,建国后,我国各级法院的法官在庭审中从未使用过法槌。惊堂木是古代封建衙门里的法器,是用来吓唬老百姓的,怎么能用?上级没要求,法律没规定,连法槌应该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如何在神圣庄严的法庭上使用?
1995年,兰考法院按照上级部署,对审判方式进行改革,鼓励法官在不违背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
“有一天,张建民交给我一张草图,上面是他自己画的一个法槌,他交代我找人照着图纸做一个。”徐松岭回忆,他找到国营兰考木器厂,选用了结实耐用的榆木制作,槌的样式与普通锤子差别不太,纺锤形,长柄,另配一块方木为底座。
最初,底座由一整块厚木板制成,因为是实心,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微弱。试了几次,他决定把底座中间挖空,这样,敲击时声音就响亮了。
据徐松岭介绍,在1996年9月那次庭审观摩使用之前,张建民使用这柄法槌开庭已半年有余。而那次庭审之所以能被记住,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甚至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官在庭审中使用法槌的首例”,主要原因是此前他使用法槌开庭的事儿一直不为外界所知,而那次是正式公开亮相。
2002年6月1日起,我国各级法院的法官在庭审过程中统一使用法槌。在这之前,张建民研制的法槌,已使用长达六年之久,在多次庭审观摩活动中都倍受瞩目。所以有关专家认为,这柄法槌对于研究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和法槌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堪称“中国第一法槌”。张建民也被称为“新中国使用法槌第一人”。
2002年1月12日,张建民担任审判长最后一次使用自制的法槌主持庭审。他研制并使用多年的法槌完成历史使命,被开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