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育桃李 ——鹿邑县教育发展70年综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通讯员 冯伟 赵洁文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古人杰地灵,圣哲贤达辈出。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人文积淀深厚,深受先哲熏陶。

这里,就是有着老子故里之称的河南省鹿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这片有着重文兴教传统的热土上,全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稳健的发展,成为70年波澜壮阔进程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鹿邑县县委书记梁建松到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视察高考组织情况

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投入

冬日暖阳下的鹿邑县高级中学,放学的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红烧鸡块、清炒蒜薹、木耳瓜片,一荤两素的营养搭配,正适合中学生长身体的需要。

看到这样的场景,老教师苏先生感慨不已。“我们上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别说宽敞明亮的餐厅了,连一间像样的瓦房都难找。”苏先生说。

而改变,就在这70年的弹指一挥间。1993年以来,鹿邑县大部分学校进行了翻建或改建,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1999年,全县各农村初级中学全部建成了教学楼;2001年,鹿邑县启动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全县所有学校全部建成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及师生食堂等教学辅助用房,100%的学校达到了“十有五室”标准。同时,全县还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路硬化、坛绿化、墙美化、地净化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鹿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刚查看高考视频监考情况

尤其是近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得寄宿制学校实现了“餐有厅、居有楼、教有翼、水有热、跑有道、路有灯”。教室从砖木结构到现在的砖混结构教室,教室里有了交互式一体机等设施,还装起了空调;粉笔从石膏自制粉笔到微尘粉笔,到现在用的白板笔……现在,一座座美丽的校园,矗立在鹿邑大地上,镶嵌在城乡村镇间,成为全县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鹿邑县教体局局长王振言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介绍说。

鹿邑县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逐年改善办学条件。图为新建的县第二实验中学。

坚持德育引领培养全优学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走进鹿邑县实验二小,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孩子们正在朗诵经典著作《道德经》,而推进《道德经》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已成为老子故里鹿邑县的一个响亮的“品牌”。

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大舞台”。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感恩励志,形式多种多样;小小百家讲坛、戏曲进校园、科技小发明、汉字大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绽放青春激情;舞蹈、书法、武术、乐器,社团百花齐放……这些连贯性的活动,构成了立体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决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南省汉字大赛中,鹿邑县的学生屡创佳绩,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和师生精神面貌。

以榜样为引领,弘扬“新风尚”。目前,全县各学校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400多个,学雷锋小组1500多个,学生志愿者近30000人。美德少年、十大孝星、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道德文明之花在道德之乡落地生根,绽放出时代光彩。

鹿邑县教体局坚持德育引领,培养全优学生。图为某小学设施齐全的音乐教室。

在注重德育培养的同时,鹿邑县也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的学生。该县逐步建立完善了县、乡、校三级教研体系,教研人员和学校业务人员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情况,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监控。

全县广大教师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潜心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智慧课堂、专递课堂、三标课堂等一批颇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一批批具备教育新理念的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16年,鹿邑县一本上线535人;2017年,一本上线人数668人;2018年,一本上线745人;2019年,一本上线人数751人……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长,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奏着鹿邑教育事业发展的嬗变曲。

探索教育改革奏响发展乐章

同在蓝天下,共沐春风里。今天的鹿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发展日趋均衡。该县相继新建了新一高、实验二中、实验一小和实验二小,组建了县实验中学,对西城中学、老君台中学进行改、扩建。同时,还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寄宿制学校改造72所,改、扩建学校144所,新增学位3127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初验,全县先后有3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11所学校被命名为市、县级文明学校。

为更好地实现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鹿邑县委、县政府率先探索教育综合改革之路,出台了关于教师科学补充、校长竞聘上岗、教师全员竞聘、名师名校长培养、民办教育管理、资金保障管理和学校布局规划等7个专项改革方案,从改革教师队伍管理入手,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系统、整体、协调推进,打出了一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组合拳”。

通过多管齐下的改革,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奏响了鹿邑教育事业的铿锵乐章。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总数达384所,在园幼儿总数达4.75万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撤、并、改、建”等措施,全面整合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努力让鹿邑学子人人享有人人出彩、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内涵化,县一高的豫燕计划,县二高的特长班,县三高的卫星班、俄语班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县共有民办学校(幼儿园)171处,在校生100475人,校园占地2343亩,固定资产达11.26亿元,民办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不断凸显。

——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扎实推进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投入资金2.4亿元,新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鹿邑县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升学和就业办学双引擎,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结构,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就业质量。

“古樟叶茂翳浓荫,饮水思源当奋蹄。”鹿邑县教体局局长王振言表示,勇立潮头的鹿邑教育人,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立足新起点,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上扬帆起航,逐浪前行。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