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赵俊海:呼吁建立“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留住的不仅是工具还有文化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邵可强 摄影 许俊文
工具是文化印迹的载体之一,留住工具,也就传承了文化。来自新乡原阳县的省人大代表赵俊海呼吁建立“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打造一处黄河农耕文化的寻根处,进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展示黄河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为何有这样的想法?赵俊海说,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政策已经相继出台,如沿黄生态带规划,包括堤顶路拓宽绿化带、控导工程连接线生态观光带、幸福渠路水林带、107国道改造绿化带和天然文岩渠森林体验带。但是要想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挖掘黄河文化这个关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赵俊海,从事原阳水稻种植,目前已经向田园综合体方向发展,比如:发展研学农业、观光农业等。他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建立“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可以进一步推动特色新型农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比如学生研学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黄河农耕文化,这里面学到的不仅是农业历史知识,还覆盖了多方面的历史文化。
从2017年开始,赵俊海就开始收买农具,甚至跑到山东沂蒙山区走村串户购买。目前在他的仓库里,已有上百件完好的特色农具。仅有工具是不够的,赵俊海认为,未来打造的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还要融入现代科技,比如远程视频连线,在这个博物馆即可看到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农耕文化的实景,这就赋予博物馆“动起来”的功能,增强互动和教育。
因此,他建议省政府应组织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在原阳水稻核心产区建立一座“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充分结合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从农耕文化的挖掘、展示、教育、实践角度,来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并进一步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黄河文明寻根处、黄河文化传承地、黄河生态示范区。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