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做在鱼塘边!新乡医学院博士下乡护卫养殖户“钱袋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崔静 丁毅民

菜花金黄春意浓,塘水清清鱼欢畅。3月16日,在新乡市关堤乡渔场里,渔场乔老板看到省科技特派员、新乡医学院的关建义博士来了,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这一复工您就来了,我们悬着的心可算放下了。有了您送来的疫苗,我们的‘钱袋子’算是扎住口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关建义博士,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疫苗,3月16-18日,他带着2名其科研团队人员赶往渔场,将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现场指导疫苗注射。

“鱼类爆发性血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流行性和爆发性,市场上购买的疫苗特异性差,药物防治效果不明显,发病季节一夜之间鱼塘上飘满了死鱼,前几年渔场损失很大。”渔场里的刘技术员告诉记者,“关博士自主研制的疫苗针对性强、非常有效,去年注射疫苗后成活率提高了20%,一年能帮渔场挽回几十万的损失。”

该些疫苗是关建义博士针对当地渔场的流行性鱼类爆发出血病,自主研发的注射疫苗,作为科研专利产品,已经连续2年在新乡市区多个科技扶贫示范点得到推广和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今年关博士接到了卫辉、长垣等地1000多亩养殖水面的疫苗防治预约,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关博士急用户所急,加班加点赶制疫苗,争取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渔场里,工作人员拉网将鱼苗儿一盆一盆地运上岸来,关建义博士和大家一起娴熟地为鱼儿注射疫苗,时而聊着家常。“刚复工,疫苗生产得不多,这一次给你们送来50瓶先用着,够注射25万尾鱼苗。”关建义向乔老板解释着。

“鱼类爆发出血病在温度20度以下不发病,随着气温回暖开始发病,夏季达到传染和发病高峰,因此必须在春季注射疫苗,才能保证鱼儿安全过夏。”关建义告诉记者,“所以,渔场老板们特别着急拿到疫苗;我也是心急如焚,复工以后连夜赶制疫苗,计划在3月份分批送到渔场,基本能满足需要。希望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作用。”

水产养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产业,一旦发生鱼类爆发性血病,会导致鱼类大批死亡,一些养殖户因此血本无归,致富不成反而背负债务。如卫辉市城湖渔场2017年投放的1万尾鱼苗,在夏季发生了细菌性爆发性出血病,几乎全部死亡。

省科技特派员、水产养殖学博士关建义牢记初心使命,将自己的专业研究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采用先进生物技术进行鱼病防治科技攻关,带领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团队直接从患病鱼体和水体中分离、鉴定、筛选出致病的疫苗菌株,研制出特异性疫苗,目前相继完成全菌注射、被膜浸泡、口服缓释疫苗研制,并成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在外界看来,关建义博士将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帮助和指导他们为鱼注射疫苗,是将知识化为生产力、把初心使命化为生动的实践,把科研做在鱼塘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牢牢地护住了农民的“钱袋子”。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杜思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