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博物馆新馆预计9月开放

近日,郑州发布《郑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明确提到,新建各类博物馆30个,建成开放郑州博物馆新馆、商都遗址博物院。

而在去年5月,郑州已提出“三年之内博物馆新增100家以上”的目标。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郑州各类博物馆建设情况如何?河南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郑州市域内有37家博物馆

冯骥才曾说,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

想要最快速、最直接地了解一座城市,触摸城市的性格,博物馆一定是最佳选择之一。

郑州,城市人口规模已破千万,但在对外的文化展示上,仍透着一丝尴尬——外地游客来到郑州,常常遭遇该去哪个博物馆的困惑。

据“90后”章先生回忆,2017年年底,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河南博物院专场,一时间河南博物院关注度飙升,“但非常遗憾的是,那时候主展馆还在闭馆维修,许多外省的同学想来看,一听闭馆就放弃了。”

那么,除了高知名度的河南博物院,郑州目前到底有多少家开放的博物馆?

位于郑州市西三环的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文物局了解到,郑州市域内目前有37个博物馆,分为国有、非国有、行业三大类,三级及以上博物馆有7家。

其中,国有博物馆11个,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5个,包括黄河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21个,有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郑州市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等。

新建博物馆在积极推进,郑州博物馆新馆预计9月开放

提到郑州好玩好逛的博物馆,许多人都会最先想到河南博物院。

自2015年7月起,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封闭维修,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年。

前段时间,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建筑外围初绽头角,在露出的冠顶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腾,分别对应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根据此前该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主展馆预计在8月底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除了河南博物院即将“复出”,郑州还有哪些在建的博物馆,建设进展如何?

前不久,郑州发布《郑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明确提到,新建各类博物馆30个,建成开放郑州博物馆新馆、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年初,郑州博物馆新馆曾引进展览并开放部分展厅,之后受疫情影响闭馆,目前仍在施工建设中,预计2020年9月实现全部对外开放,其中陈列展示区3.6万平方米,包括3个基本陈列、13个专题陈列,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特大型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在施工,计划年底前建成开放。

此外,郑州首个博物馆聚落,即高新·双湖博物馆聚落,也正在加紧建设。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个博物馆聚落里,将有陶瓷博物馆、古代建筑文化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等10家专题类博物馆组成,计划在2021年内建设完成。

总体来看,截至目前,博物馆建设在积极推进中,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了建设进度。同时一些博物馆在藏品、布展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郑州藏家想办民间博物馆,因无力承担成本而放弃

国有博物馆有政策、资金支持,与之相比,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似乎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建设情况也更受关注。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郑州发布“博物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各县(市)以“1+2+N”的模式建设博物馆,各区以“2+N”的模式,积极推进博物馆建设。

其中,“1”为1家综合性博物馆,“2”为2家专题(特色)博物馆,“N”为N家非国有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文物碎片

当时,该方案一出,郑州民间收藏家李林(化名)感到非常激动,“民办博物馆的春天来了。”李林不仅爱好收藏金融凭证,还喜欢收藏老报纸,据他介绍,他收藏的清代报纸种类,是全省最全的。

然而,经过了解,李林发现,非国有博物馆的场地、运营、人力等成本,都需要个人承担,尽管有关部门会按照政策给予补贴,但权衡过后,李林还是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开办博物馆的心愿就此落空。

对此,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设立申报指导手册》,在馆舍、藏品、资金方面都有要求,“展厅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不低于馆舍面积的40%,藏品数量不少于300件(套),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且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等。”

该负责人还提到,目前,在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方面,郑州存在馆舍难寻、消防条件不符要求等问题。

有民营博物馆每年接受补贴90万,但只能“勉强维持”

6月17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郑州三家非国有博物馆,实地了解其经营情况。

来到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这里正在闭馆维修,门口未张贴任何闭馆通知,进入馆内,到处堆放着装修物料。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馆从上个月开始装修,预计7月底装修完毕,还将引进“唐三彩”系列展览。

随后,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淮艺术博物馆。无独有偶,该馆同样“闭门谢客”,据一位袁姓工作人员介绍,展厅正在重新布展,暂时无法对外开放,“这几天下雨,想着没什么人来,我们就临时调整一下展品。”

长江西路与三环路交汇处,郑州市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正常开放。据介绍,该博物馆面积为4800多平方米,藏品共计二万余件,主要有仰韶文化、古陶瓷标本、宫廷腰鼓等。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主展馆门口处,悬挂着许多牌匾,该博物馆连续多年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受疫情影响闭馆过一段时间,但现在还是没什么人来,原先高峰期时,一天最多能来300多人。”该博物馆负责人吴勇表示,尽管馆内藏品比较稀有、数量较大,但跟国有博物馆的影响力相比,依然相形见绌。

按照此前媒体报道,2018年,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的信息显示,在郑州市的21家民营博物馆中,能正常运转的只有三四家,占比不过20%,大量的民营博物馆因为资金、场地、人员等问题关门歇业或者濒临歇业。

对此,吴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每年政府给我们补贴90万,可是算上水电、房租、人力成本,我们只能算是勉强维持,顾不住成本的时候,馆长就想办法自己补充。”

谈及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吴勇说,刚成立时,每年都有一些活动,会接触省内各种民营博物馆负责人,进行交流学习,“毕竟不是官方的,活动慢慢就没有再开展了。”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投资建民营博物馆,民间藏家提供藏品,交给专业机构来运营

非国有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如何在当下“突围”,真正走进城市的发展中去?

作为一名郑州城市文化研究者,“郑说”公众号主编郑子蒙认为,目前,郑州民营博物馆主题重复率高,“比如,搜一搜‘陶瓷’,会有好几家相关的博物馆,特色不够明显,其实可以和企业结合办馆,办一些农业、食品、汽车、物流等主题博物馆,这样也和每个人的生活贴近度更高。”

郑州市黄淮艺术艺术博物馆正在提升展厅,处于闭馆状态

在郑子蒙看来,民间其实不缺各类文物的收藏爱好者,但纯靠爱好,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撑不了一个博物馆,毕竟涉及到场地、布展、运营等相关费用,而博物馆这种公共产品,也不能靠个人来买单。

为此,郑子蒙提出一种模式:政府来建博物馆群落,民间藏家提供藏品(可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再交给专业机构来运营。

“这样一来,或许就能一举三得:政府完成了博物馆的建设计划,收藏家展出了自己的藏品,民众有好场馆去参观。”郑子蒙说,应该让每一个民营博物馆都找准定位,有特色、能生存,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红娘”,为民间收藏家和企业“牵线搭桥”,通过举办策展等活动,吸引企业力量的介入。

【他山之石】最高补1000万!深圳大幅提高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标准

近日,深圳市财政局联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

《办法》明确,7月1日起,深圳将提高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标准,在原《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的基础上,将运行补贴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并新增运行评估和定级补贴。对国家一、二、三级非国有博物馆,分别给予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补贴,对被评为“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30万元补贴。

《办法》提到,深圳鼓励非国有博物馆依法申请登记(认定)为慈善组织。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协助市民政部门负责做好慈善组织登记(认定)的指导工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给非国有博物馆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该办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据悉,《办法》新增运行评估和定级补贴,对被评定为国家一、二、三级的非国有博物馆,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对在运行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30万元补贴。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刘惠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