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基层党建让“无人管”楼院变“共管”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党政伟

“我们楼院改造后,路平了、灯亮了、院子也美了,特别楼院党支部成立后,我们随时都能找到党员帮助解决身边的问题,从楼院卫生、电动车停放到暖气和自来水管道改造,反馈一次就能解决好,现在的生活真‘得劲儿’!”今天上午,家住上街区登封路28号院20多年的苏奶奶开心地向记者说道。

据记者了解,该小区是上街区新安路街道探索破解无主管楼院治理难题的一个示范样板。今年6月10日以来,新安路街道汲取疫情防控宝贵经验,走实走深基层党建路线,以“建支部强堡垒、抓联建惠民生、带共治促长效”为工作思路,组织党员、凝聚群众全面融入无主管楼院共治共管共享,通过“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工作体系,让“无管”楼院变“共管”,持续改善辖区居民人居环境。

上街区新安路街道以楼院党组织建设为基础,辖区13个无主管楼院全部成立楼院党支部,针对部分楼院党员数量不足情况,在相邻无主管楼院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域覆盖。各楼院均采取“四公示”制度,即在楼院明显位置公示党支部架构和党员名单、在楼栋入口公示分包党员楼栋长和党员、公示党支部工作职责,并公示楼院民意征集微信群二维码,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让群众参与支部作用发挥的监督和评议。组织党员签订服务承诺书,通过入院、入楼、入门“三入”工作法和民情速递站、红色播报站、居民议事亭等载体,沉到一线征集群众所急所想所盼,并清单化予以办理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同时将问题办理结果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平台“线上+线下”向群众反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让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扩大党组织影响力。

坚持“部门协作、政企联建、机关下沉”的工作模式,全面充实楼院服务力量。积极联合区财政局、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开展“包院、领楼、认门”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在环境整治、群众帮扶等各项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充分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多这一特点,统筹好各类党建资源,紧贴群众需求,持续更新完善“三个清单”,建立“四点钟课堂”“体育文化场地共享”“爱心维修进家庭”等党建联建项目52个,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街道将机关39名党员全部派驻至26个社区网格和13个无主管楼院,以“半日工作法”“党员周六服务日”为形式和载体,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楼院事、邻里事、家庭事,在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同时,让党员形象在一线树立、党群关系在一线融洽,走实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组织无主管楼院党员、楼栋长和群众代表等,成立业委会、自管会和议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制定《居民议事规则》,适时召开居民议事会,让居民“议起来”,共同为楼院管理出谋划策;组织下沉干部和楼院退休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环境清洁、水电维修、爱心救助等服务队,让居民“动起来”,主动参与楼院内环境卫生整治、治安维稳和邻里帮扶等活动,形成“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管、居民事居民办”的新格局。定期不定期召开职能部门联席会、社区党群联席会,发动居民为“三供一业”改造、物业引入等工作建言献策,让群众担当议事决策的“主角”。充分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成效评议的全过程,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截止目前,已完成8个无主管楼院改造,惠及群众近2000人。同时,每周五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全城清洁”行动,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浓厚氛围。

经历一个半月生动实践,新安路街道不仅推动基层党建达到了“走下去、沉到底、连民心、增福祉”的效果,更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事儿找支部、找党员,办事儿特别快。”“联席会、社区会、党群会,会会惠民生。”已成为辖区无主管楼院口耳相传的顺口溜,群众主动参与楼院治理也蔚然成风。

下一步,新安路街道将围绕“郑州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挂图作战 集中攻坚’行动”整体部署,全力推动无主管楼院项目化、日历化运作。同时,积极探索长效服务机制,在条件成熟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在条件不成熟小区,通过内聘楼院群众担当保洁员、保安员等途径,让楼院低收入、无收入群众通过劳动补贴家用,实现无主管楼院居民花销最小化,获益最大化。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李春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