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被虫咬后竟腹泻发热?去医院一查竟是这种病!专家:一定警惕

一名两岁的孩子被一种名叫白蛉的虫子咬后出现腹泻和发热情况,一检查,竟是患上了几十年难遇的传染性疾病——黑热病。

黑热病是什么病?为啥这个病还引起疾控中心的高度关注了呢?

【事件】

2岁男孩被虫咬后腹泻、发热,传染源竟然是狗狗

在被白蛉虫后,两岁的亮亮(化名)出现腹泻和发热的情况。因在老家治疗一直没效果,家人就将孩子带到郑州来瞧病。谁知,河南省儿童医院的一纸结果,让许多人惊诧不已。

亮亮被诊断为黑热病,而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复核,亮亮为黑热病确诊病例。那么,这个黑热病是什么病?为何还要疾控中心复核呢?

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红卫介绍,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白蛉叮咬传播,利什曼原虫寄生人体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病菌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脾肿大、贫血、鼻出血等症状,而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肝、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则是黑热病的三大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发病一两年后常因病情恶化死亡。”张红卫表示,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受许多人待见的狗狗,而传播媒介就是那个叮咬人的白蛉。

他说,近年来,咱们河南省发现有从外省输入的黑热病病例,也发现有本地感染病例,但因为黑热病已经在河南“消失”几十年,很多年轻临床医生把握不准症状,也就造成一些病例治疗时间过长,“比如两岁男童,从生病到确诊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因此,他认为临床医生对黑热病的诊断意识有待提高。

【说法】

曾严重危害河南人健康,山区丘陵易见、儿童要当心

据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黑热病就曾严重危害咱们河南人的健康。但随着普查普治病人、扑杀病犬、消灭白蛉、环境整治等措施的实施,到1958年时,河南省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尤其是从1984年到现在,这30多年里仅有个别输入和复发病例。

然而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却已累计报告新发本地感染黑热病病例20多例,疫点区(以县区为单位)也从最初的一个扩大到数个,就此,张红卫更是提出,要警惕黑热病卷土重来。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预防黑热病呢?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党支部书记鲁德领介绍,根据传染源不同,黑热病一般分为人源、犬源和自然疫源型,河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犬源型,也就是说,疫区里,通常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率较高,并充当了主要传染源。

而黑热病的病原体利什曼原虫主要通过媒介白蛉传播,如此一来,白蛉叮咬了携带病原体的犬只,叮咬上述两岁男童后,又把病原体传播给了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被感染了。鲁德领称,白蛉成虫多为灰色,常栖息在室内外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比如屋角、畜舍、地窖、窑洞、洞穴、桥洞、石缝、枯井等处,“雌性白蛉多嗜吸人和哺乳动物的血,活动时间通常从黄昏到次日黎明。”

他说,每年5月到9月是白蛉活动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居住于或进入可能有白蛉分布的地方,比如山区丘陵、窑洞、砖土结构房屋、畜舍等时,就应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儿童最好穿长衣长裤,以免被各种虫蚁叮咬,惹上麻烦。

【提醒】

黑热病有免费特效药 专家建议居民不要恐慌

据了解,当河南出现本土病例后,河南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周勇已与多名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专家前往豫西地区调研黑热病监测工作,并就一例黑热病新发病例开展疫点人群筛查、犬只患病情况及传播媒介白蛉的调查工作。据调查,患儿已经痊愈,没有发现当地有其他疑似病人,但发现有感染的病犬。“黑热病的诊断有方法、治疗有特效药,但需要疾控和临床相结合。”张红卫说,关口前移、科学监测、联防联控是防控重点,而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对病犬做到早发现、早捕杀是阻断传播的关键。

那么,一旦患病,这个病好治吗?费用高吗?张红卫称,葡萄糖酸锑钠是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物,患者可免费领取该药物,“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正规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此外,对临床医生而言,若发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报给疾控部门,尽早确诊,为患者治疗赢取时间,同时,还要做好患者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任华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