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0%,红旗渠有何“魔力”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高志强 牛静芳 通讯员 高晓峰

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历时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去年,红旗渠景区年接待游客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70万元,年均增长超20%。

那么,红旗渠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一睹其风采?

红旗渠集团景区副总经理栗攀:红旗渠是我们林县人民一钎一锤,以生命和血的代价修建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犹如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

红旗渠风景区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其依托独有的石工建筑、精神价值和太行山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等资源优势,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成为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的观光胜地。

抚今追昔,从红旗渠回望太行山,从太行山展望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串起了这条穿越时空的寻梦之路。

红旗渠精神为我们守望理想、坚守信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沃土。经过多年发展,红旗渠风景区先后荣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廉政教育、党性教育的最理想场所。

景区游客如织

青年洞

红旗渠纪念馆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程永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