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东西人和蜜蜂都爱吃,日子比蜜甜——尉氏县十八里镇打造蜜源植物产业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郑松波 实习生 岳媛
蜂农,逐花而行!酿来甜蜜事业!而在尉氏十八里镇,不用四处奔波,事业照样甜蜜!9月21日,中国丰收节开幕前一天,记者来到尉氏县十八里镇,探访这里的蜜蜂养殖和蜜源植物种植产业链。
目前,十八里镇的蜂蜜养殖和蜜源植物种植产业链已初具1链2园15基地的规模,占地面积超过5000亩。
产业链内种植的“三白一黄一红”(白术、白芷、白芍、菊花、玫瑰),既是高档蜜源、又能药食同源,既是朝阳产业、又是健康产业。目前产业链内的两园包括省级产业示范基地裕康苑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示范社蜂友合作社,15个基地是15个村集体合作社种植的“三百一黄一红”基地。
裕康苑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十八里镇“三白一黄一红”中“一红”(玫瑰)的产业园。按照产业园“六有”(有产业园发展规划、有原材料种养基地、有农产品加工基地、有农产品研发平台、有农产品展销平台、有农产品电商平台)标准,该产业园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拥有1300亩的种植基地(其中种植玫瑰400亩)、产品研发基地,与蜂友产业园共有一个产品加工基地,公司打造了益农社电商平台,从这里走出了贾苗、吴铁信等一批贫困户中的电商代表(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日订单量超过5万单)。在“六有”的基础上,成立了裕康苑星创天地,达到了“七有”,孵化壮大了佳速农业等12家农业市场经营主体。
十八里镇把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和产业振兴作为发展产业的根基。一产方面有六个带贫途径,即土地流转4000余亩,带动贫困户275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长期务工83人,人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季节性务工人员450人,人均年务工3000元以上;产业扶贫资金入15个村集体社,带动750户贫困户产业增收,户均年分成1624元;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建设200个大棚,发展果蔬种植及蜜源植物育苗,带动455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380元;带动66户贫困户托管、代养蜜蜂,户均年收益800元以上。
二产方面有两个带贫途径,即建设烘干房等带动190户贫困户,年户均资产受益1300元;吸纳26名贫困人员固定务工,年人均增收15000元。
三产方面有三个带贫途径,即两园15基地与河南海成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海成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05元——0.10元进行蜜源植物回收;由海成堂公司主导中草药的加工和销售,两园以场地和机器设备入股,村集体合作社以蜜源植物单品二次入股,加工后的产品由三方共同销售,所得利润按4:3:3分红,村集体分红后对贫困户进行二次分红,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网红”,先后举办网红直播培训7期,培训人员650余人,实现了电商平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电商销售直接带动80多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年人均增收25000元以上。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