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枪保家卫国 握笔言传身教——专访抗美援朝老兵黄彦修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高志强 通讯员 常阳 刘翠先 张公铭 王颖

“自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把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言传身教给我的学生,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今年,91岁的黄彦修老人已经子孙满堂,每当向子女和学生讲述起自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那段峥嵘岁月时,黄老仍是激情不减、兴致高昂。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为了保卫新中国,守卫和平,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铸就了民族的脊梁,书写了人民的丰碑。抗美援朝的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传唱。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四军四师通讯连副排长的黄彦修只有19岁,他高唱着“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当时我们的部队从武汉出发,跨过鸭绿江时我身上只穿着单层的衣服,朝鲜冬天的气温接近零下20度,冬天物资吃紧,穿不上棉衣,双手冻成黑紫色,给养供不上,就是一口雪一口炒面往下咽。有一次当地的老百姓送来了打糕,吃着就像过年一样。”黄彦修老人回忆到,“志愿军除了作战外的时间都躲在防空洞里,没有防空洞就挖山洞,我们管它叫‘朝鲜猫耳洞’,洞里没有阳光,特别潮湿。晚上在洞口执勤站岗的时候,迎着冷风,冻硬的衣服黏着雪粘在身上,就在草地上抓几片干草叶子,卷着点起来提提神。但是再艰苦的条件,同志们都没有喊苦喊累,因为我们充满着必胜的决心。”

战斗中,黄彦修勇敢沉着。在一次阻击战中,黄彦修接到了前往四十五师护送重要电台密码的紧急任务。天黑路滑,又下着大雪,加之敌人随时可能发动反扑行动,黄彦修随时都可能陷入危险境地,作为通讯连副排长的他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率领战士深夜出发,冒着大雪,骑马奔袭数百公里找到四十五师,圆满完成了任务。

黄彦修老人说,“当时司令员找到我,让我将师部电台密码送至四十五师,当时雪下了两天没有停,天很黑,马踩到一个雪坑里受了惊,我从马上摔下来,我的双手就死死地捂住胸口的信,大腿和腹部都刮伤了,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师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

“我的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976年4月黄彦修在安阳转业,任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在安阳师专,黄彦修开启了自己投身教育、言传身教的后半生。从参军入伍到转业教育事业,黄彦修老人30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了他教育学生、以身作则的活教材。

“刚到安阳师专的时候,做学生工作没有头绪,问题多、困难大,但想到能够用我的参军经历教育我的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和平,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黄彦修任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热情亲切,善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德高望重、深受爱戴。黄彦修经常用自己参军入伍、抗美援朝的经历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教导学生心有国、心有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黄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他的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一份毕业档案上记录着一个学生写给黄老师的话,“黄彦修老师,毕业后我打算参军入伍,您是我最敬重的老师,我要追随老师的脚步,向着和平美好的未来前进。”

王琦是安阳师专的毕业生,是一名光荣的援藏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也是黄彦修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回忆起王琦时,黄彦修老人说到,“王琦踏实好学,经常和我讲起他的志向,他对建设祖国,支援边疆有极大的热情。”

80年代,党中央向高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发起了支援边疆的号召,王琦以坚定的信心和极大的热忱向教育部写信,说明自己自愿支援西藏的坚定愿望,愿意作一颗扎根边疆的“螺丝钉”。黄彦修老师得知王琦的决定后十分支持,对他的决定感到十分欣慰。1981年,在主动申请支边十多次后,王琦赴西藏工作,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开往西藏的火车上,王琦探出头向前来送别的黄彦修老师挥手道别,黄彦修勉励王琦:“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支援边疆,建设祖国。”

“从小就要在娃娃心中种下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

从安阳师专退休之后,黄彦修又有了新的“工作”。

退休之后的黄彦修成为了小区里孩子们口中和蔼可亲的黄爷爷,茶余饭后,孩子们喜欢围在黄爷爷的身边,听黄爷爷讲述那一段慷慨激昂、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黄彦修老人说:“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

正因为有抗美援朝战场上遭遇敌机轰炸的亲身经历,黄彦修老人一直关注着我国空军部队的建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阅兵典礼上,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划过长空,黄彦修老人感慨地说:“看到国家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军队越来越强大,我的心里就说不出来的高兴。”

黄老说,“1950年,为了保卫新中国,为了保卫和平,我自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到了和平年代,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热爱党,热爱国家,不忘历史、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每当黄彦修老人和记者说起自己抗美援朝的经历,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然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讲述起自己的一生,当年战地上的通讯员、校园里的黄老师就成为了他最美好的回忆,而桌子上一枚枚璀璨的勋章和一封封学生寄来的信件就成为了黄彦修老人这份美好回忆的见证。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杜思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