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原红色特工丨信阳“隐身”交通员石健民:在敌我区来去自如,却没有留下一张个人照片
大河报记者 邵可强 摄影 张琮
在河南隐蔽战线人物事迹采访中,石健民是第一个没有留下个人照片的,这和他的传奇事迹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这里称他为“隐身”交通员。既是尊敬,也是缅怀。
石健民,1905年出生在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石岗村。1928年开始,为地方党和红军从事秘密的交通工作。作为一名秘密交通员,石健民可以说使命必达:他安全护送程子华、成仿吾进出根据地;他把中央精神及时送达,红二十五军得以转移开始长征;他把绝密文件“刻”在脑海中,记忆力惊人;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逢凶化夷。

(石健民只留下一幅画像)
【把枪支弹药藏在棺材里运回根据地】
石健民的老家位于鄂豫交界,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如今已经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
“石健民从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与倔强,6岁就帮父母干家务,父母夸奖他是聪明的‘小石头’。读了4年私塾后辍学,就去亲戚家药店帮忙。”政协新县文史委原主任石和安说,他从小就听人讲石健民的传奇故事,工作后就特别关注研究关于石健民的事迹。
1926年,鄂豫边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石健民辞去药店差事,投身革命洪流之中。1927年,他作为农民义勇队的骨干参加了“黄麻起义”。
不过,石健民真正的传奇故事要从1928年说起。从这一年开始,他成为地方党和红军从事秘密地下工作的交通员。
为什么他被选为秘密交通员?当时中共中央选择是有要求的:党龄较长、有斗争经验、政治坚定、身体强壮。最终党组织经过挑选,认为石健民4个条件都具备。
事实证明,石健民凭借沉着老练、机智勇敢,很快适应这个身份。
1931年,石健民接到任务去武汉购买50支手枪、5000发子弹,在武汉城内地下党组织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实现。
但怎样运回根据地呢?石健民考虑后,第二天买了一口棺材,把枪支弹药装进去,再在上面铺一层木板,用铁钉钉实,又在上面盖上被子、衣物之类,最后盖盖子封住。接着又雇一辆马车,拉着棺材返回。
一路上,他凭借机智和勇敢,顺利通过国民党军的多道关卡,把这批武器送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受到鄂豫边特委的嘉奖。

(石健民领导铁路爆破队工作旧址)
【护送成仿吾去上海步步惊心】
1933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形势紧张,军队锐减,根据地被压缩分割成几小块,而且没有电台,同中央失去联络。
面对危局,时任鄂豫皖省委书记的沈泽民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成仿吾(后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当时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将根据地围得水泄不通,省委决定派石健民护送成仿吾到上海。
石健民接到任务后,制定周密的计划:手枪队作掩护,趁黑夜越过层层封锁线,到达平汉铁路柳林站;成仿吾化装成老板,石健民扮成随从,乘火车从信阳柳林站至汉口,转赴上海。
由于计划周密,石健民护送成仿吾,多次盘问毫无破绽,多次搜查顺利闯关,一路几经波折,终于安全到达上海。
后成仿吾在鲁迅的帮助下与中央苏区交通员接上关系,顺利到达瑞金,及时向中央汇报鄂豫皖苏区情况。

(石健民孙女石满枝对爷爷事迹了解不多)
【护送程子华到信阳险被识破】
1934年8月,周恩来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安排程子华(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传达中央指示。
当时国民党对红军正进行第五次“围剿”,大江南北一片白色恐怖。石健民再次领命去上海迎接程子华。
二人从上海出发乔装成商人,坐船逆流而上到达武汉。武汉作为重要城市,环境险恶,岗哨林立,便衣特务多,稍有嫌疑将被捕捉。
石健民和程子华考虑到彼此语言差异太大,容易引起怀疑。于是,石健民改扮普通平民,两人一前一后,装作互不相识,乘火车北上。
在火车站,石健民顺利通过检票口。但他猛然想起程子华在战斗中负伤的左手留有伤痕,万一被发现,凶多吉少。他立即用手向程子华做一个搧扇子的动作。程子华心领神会,一边应付检查,一边用左手摇着折扇。国民党士兵从程子华的身上和谈吐没发现可疑的地方,就从他右手夺过皮箱,检查一下他的右臂,没发现什么,翻皮箱也没什么破绽,就放行了。
最终顺利到达信阳柳林车站。随后,石健民护送程子华穿过封锁线,平安到达鄂东北道委所在地卡房。
程子华向时任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郑位三,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红二十五军主力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
【促成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有功】
从上海接来程子华,带来了党中央关于战略转移的新指示。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主力到豫陕界开辟新根据地。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这也是红二十五长征的开始。
1935年7月,在红二十五军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七八个月后,石健民肩负重托,乔装香客,从西安出发,机智应对,终于到西安南子午镇,给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及时送来两份中央文件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川西,由青藏边继续北上的消息。红二十五军领会中央红军意图转战陕甘,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为长征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1937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对著名记者范长江讲过“徐海东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交通员石健民在红二十五军两次长征的关键时期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一名老人在红军雕塑前驻足)

(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的花山寨会议旧址)
【34岁英勇就义未留下一张照片】
石健民担任秘密交通员期间,曾先后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之下,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机密。
第一次是1935年7月告辞红二十五军时,在西安被捕,国民党将他遣送至苏州模范监狱,囚禁3年之久,肉体和精神受尽折磨。后来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怀和努力下,被营救出狱。
第二次是1939年秋,石健民调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工部部长后,护送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总指挥张云逸的妻子时,途中被国民党军逮捕。在监狱中,石健民经受了诱降与逼供,始终保守党的秘密。最后在安徽省金寨县金家寨镇被秘密杀害。
“听爸爸说爷爷是做地下工作的,具体的事迹也都是听说的,很遗憾的是,爷爷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石健民的孙女石满枝面对采访,话语哽咽。
资料显示,1928年至1939年间,石健民历任中共黄安县委、鄂豫皖省委、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红二十五军、新四军交通员,奔走于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各大城市和延安、江淮以及中原广大地区等,传达党中央和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和情报,护送党、政、军领导干部,出生入死,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