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500强”,为何在漯河“持久”绽放?

大河报记者 刘广超 实习生 陈卓

2021年8月2日,财富Plus全球同步发布《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万洲国际以第474位入选该榜单,较上次前进21个位次,成为本年度唯一入选的河南企业,之前不久,万洲国际子公司——双汇发展,也荣登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位列第151位。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双汇源于漯河肉联厂,一个资不抵债、亏损26年的内陆小厂,为何能裂变为世界和中国的两个“500强”?成为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巨无霸,双汇蝶变的奥秘在哪里?

“没有改革、开放、创新这三把钥匙,就没有双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蓦回首,双汇创始人、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感慨“遇上了好政策”。 

@勇于改革:一池春水被激活

双汇的前身,全名叫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那时漯河还是个县级市。企业改革前,只有一条日屠宰500头的生产线、3000吨冷库和一个炼油坊,一年里多半时间没活干,濒临倒闭。

1984年,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漯河肉联厂被上级列为“搏击市场”的实验点。当年职工有了民主投票权,全票推选万隆做了厂长。万隆的“三把火”,“烧毁”了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年底就扭亏为盈。

想扩大产销,就得多购原料,原料就是散养在乡村的生猪。当时生猪收购,国家一统价格,因为定价太低,农民养殖性不高。万隆决定比国家定价上涨2分钱,从而引得猪源滚滚,农民的拉猪车昼夜扣门。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说。2分钱的杠杆,撬活了亏损26年的漯河肉联厂。之后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万隆都能从每一次政策改革中拔得头筹、大发商机。

@玩转开放:外商沓来“挤破头”  

1994年,漯河肉联厂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外资1.27亿元,成为当时中国肉类行业最大的合资公司。合资后“华懋双汇”,翌年让外资方收回了成本,引得美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挤破头”, 30多家中外经营公司相继成立。

1998年,双汇开始股份制改造,“双汇实业”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双汇借此从漯河、河南走出全国、冲出亚洲、汇集世界高科技、新工艺。

2012年,65.5亿元净资产的肉类及相关业务,注入双汇发展,实现整体上市。

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当时中美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

开放,让中国人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双汇何尝不是受益者? “双汇的发展壮大,根本上得益于国家制度的改革开放和历史契机的提供。”万隆说。

“经营好、管理好、效益好,才是跨国经营的目的”。为适应全球化发展,万隆打造了网络智能化跨国管控体系,实行国际化经营、本土化管理,美国人管美国的企业,欧洲人管欧洲的企业。并向全球所辖公司输出管理文化和机制。虽然远隔太平洋,通过信息化管控体系,总部对每个公司每天的运行状况和经营效益都了如指掌。

@不懈创新,一场场自我革命

1992年2月10日,双汇引进国际先进的火腿肠生产线投产,当年跨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强;

2000年,双汇第一条冷链分割生产线建成投产,“冷鲜肉”开创中国肉类新革命;

2011年,双汇斥巨资购进最先进设备,生猪由抽检实现头头检,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追溯;

2015年,郑州双汇美式工厂建成投产,众多中国人的食材,由传统产品向西式产品转变……

一头猪能分成200多个产品,内外贸相结合,粗加工与深加工相结合,生加工与熟加工相结合,目前双汇围绕高温、低温、中式工业化、餐饮、休闲、大健康六大产品战略,形成了10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

创新,发展的永恒动力。双汇产品每一次华丽变身,总能引发大快朵颐者潮涌,波浪式推动中国美食爱好者革命。

@多变经营:一路高歌向天涯

与众不同的是,1998年股票上市后,双汇把所有募集到的资金都投入到新建项目上,而不是像当时一些上市公司挪用资金去炒股,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其间,历经数次股灾,历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 而双汇总是“斗罢艰险又出发,一路高歌向天涯”,成为实体经济和资本经营结合的典范。

营销方式,也随之闻“机”起舞,与时俱进。如今,吃客们手指一戳手机屏,登录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双汇生鲜官方旗舰店”,猪蹄段、五花肉丁、排骨段等,或是美式西餐类Smithfield的异域佳肴,都会由双汇冷链运输“闪电般”向您“扑面来袭”。

主打学生和年轻白领的“火炫风刻花香肠”,一上市就“炫辣到底”,少男少女纷纷在抖音参与“双汇潮流风暴”挑战赛;黄小厨“黄磊”的美味秘籍——双汇筷厨,杨紫安利的双汇辣吗?辣,都实实在在给大家带来了美味享受,而在近期开播的湖南卫视热门综艺《中餐厅》第五季中,观众朋友们将陆续看到来自美味推荐官双汇推荐的美味调理菜,迅速get让厨房小白轻松会做大师菜的秘诀。 

此外,双汇还与小米展开了战略合作,不仅与小米食堂共同打造了“肉食动物造饭节”,还与小米营销携手共探营销新模式,在小米AI智能科技的助力下,聚焦AIoT智能生活场景营销,重塑消费体验。

@深植故土,老家河南“万人助”

2021年7月10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漯河市调研指导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走进双汇智能化升级项目建设现场和生产车间,王凯详细了解生产经营、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情况,并通过视频连线、现场座谈等方式,围绕远期发展规划、近期发展需求等问题,与双汇多级负责人深入交流。

“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双汇集团稳定健康发展,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王凯希望双汇集团积极对接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立足河南、面向全球,聚焦冷链物流等领域打通产业链、盘活上下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转型步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食品加工企业。

2021年的河南省“两会”上,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漯河国际食品名城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一栏。这项重大建设谁来“龙头带动”?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市长秦保强对双汇寄予厚望。

7月22日,市委书记刘尚进、市长秦保强带头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要求,与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同志到双汇集团,就贯彻落实王凯省长两次莅临双汇调研时指示要求,围绕如何加快推进五年倍增工程项目、如何谋划好双汇“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如何把双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座谈交流。在现场,刘尚进、秦保强要求市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一项不漏地落实好各级支持双汇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服务专班,及时解决难题,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双汇“十四五”规划提升目标顺利实现。

刘尚进指出,双汇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19年双汇倍增工程实施以来,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核心指标显著增长,连续两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五年倍增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对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食品产业生态打造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双汇15个在建和近期拟新开工项目,可随时提交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研究,逐一破解难题,确保早日达产达效。”刘尚进嘱咐双汇负责人,要尽快梳理出“十四五”期间新一轮倍增工程项目清单,努力进入国家、省规划“大盘子”和市国土空间规划,争取匹配更多有效资源。

筚路蓝缕,劈荆斩棘,一路凯歌,风华正茂!近40年的不凡征战中,双汇始终紧抓时代脉搏,用璀璨硕果创造了行业传奇。当年沙澧河的小帆船,早已通江达海驶入深蓝并嬗变为航空母舰,在目光深邃的领路人的正确指航下,谱写了一曲民族企业深植故土、百折不挠、永攀高峰的奋斗华章!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