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窗台记】窗台变书台,阳台变书房
大河报记者 刘瑞朝
一处窗台,一个窗口,一小片天地,在疫情之中,勾连内与外的联系。有人看窗台上的花,花添了深情妩媚,有人看窗台上的野草,野草也有了芳香韵味。有人把窗台改成书台,晕开一片书香,表明自己在疫情当中的生活态度。
“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单元楼里,最接近自然的空间无疑是阳台,这里有阳光,有美景,如果用来堆放杂物实在太浪费。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接触阳光、呼吸自然,那才是家与自然、心灵与文字最完美的结合。”
坐在改造好的阳台前,左右两侧是归整到一块儿的书,对着桌子上的电脑,家住金水区的李先生回忆起了这段疫情期间的小插曲。
7月底,8月初,郑州暴雨洪水的灾情还没有结束,疫情又汹涌而来,看来,又一个漫长的暑假要到来了。李先生是一位教师,读书写作成为了他的日常。
整天忙于工作,从客厅踱到阳台,从阳台踱回客厅,也没有完整的时间拿来看书。疫情到来了,人待在了家里,李先生便有了想法,何不把阳台充分利用起来,变成一个小书房。这样一来,积攒了很久的闲书,都可以派上用场了。
说做就做。阳台的面积不大,只能容纳两个书柜,一张书桌,不过,简单改造后,以前晾晒衣物的地方,变成了书房。夏日时分,坐在椅子上,沏上一杯茶,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便成了一天之中最大的享受。
“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在我读书的时候来阳台凑热闹,搬了小板凳,拿自己的图画书,自言自语地讲故事。”他写道,庆幸在这个夏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可以自己或者和家人一起安静地走进书的世界,发现自己,发现美丽,发现快乐和幸福。这一切,有阳光作证。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