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问策 | 河南博物馆文创产业迎来4.0时代,产品咋带文物“出道”?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想象一下:公元1737年的某一天清晨,晨曦洒满故宫,文武百官穿戴整齐排成队,大臣启奏完国是后,皇帝回复一句“朕知道了”,然后比了一个剪刀手。这就是最初的故宫文创,他们用“萌萌哒”的皇帝呈现了传播历史文化的全新可能性,也开启了历史人物、文物IP孵化之路。
博物馆文创产业大有可为。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成立文创办,当年营收约200万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4200万元。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河南省十大战略之一,推动河南省博物馆文创产业全速迭代更新,多个交互性更强的动态文创产品不断推出,博物馆文物“活化”与“破圈”已然成为引领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传承的新动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我省文创产业发展迎来4.0时代,亦是博物馆力量的持续释放。
【“95后”接棒成文创大赛设计师】
5月14日,河南博物院公示2022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获奖作品,55位个获奖作品里,其中25个作品会进行量产,设计者的署名权将被永久保留,每售出一件,设计者可以从中获得1元的产品收益。
“我们的文创大赛已经举办了八届,这次大赛可以说是第八届文创大赛的Q版,继续采用第八届文创大赛的文物元素,但只做书签、冰箱贴、胶带、钥匙扣为载体的基础文创产品,主要参赛选手大多来自各大高校。”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起印象深刻的作品,提到了大学生曹宇设计的《青铜青年冰箱贴》。
“从形象设计来看,这套作品有自己的美术风格,表情有趣,最重要的是巧思创新。”宋华找出手机里存储的作品详情向记者介绍,这套人物磁贴的胳膊、腿是分开设计的,每一款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动作搭配,购买者可以随意进行组合,“既没有脱离基础款的设计,也实现了交互功能,趣味性很强,让人想要集齐全套。”
这一届基础文创大赛获奖的设计者,相当一部分是“95后”,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河南省的文化创新已然通过“触网”,实现了与年轻一代以及当下市场形势的“接轨”。
在河南博物院一楼的文创商店,记者还看到一套“一鸮倾城”钥匙扣盲盒,它是第六届文创大赛的获奖作品,至今仍在热销。事实上,文创大赛也已成为河南博物院文创产业匠心传承、开拓创新的“火种”。
1998年出生的张泽聪是标准的“Z世代”,大学二年级时,他获得第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金奖,读大四后,他在河南博物院实习了三个月。“他的设计能力很出众,而且参赛之后,对博物馆文创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华对张泽聪实习期的评价很高。
此外,在她看来,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对这个产业从了解到喜欢,甚至考虑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正是文创大赛薪火相传的意义所在。
【文创盲盒已成为“文化传播大使”】
“我制作了河南博物院2021文创大事记排版,也参与‘非遗来潮’的品牌设计,任务很有挑战性,不过结果的成功让我觉得很自豪。”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张泽聪在其中触摸到历史文化更深层的魅力,“现在,我真心希望未来能够从事博物馆文创产业相关工作,让安放在展台、刊印在书中的文物,因我而活起来。”
有人为热爱创作,也有人为热爱买单。
一位在美国出生、今年4岁的小朋友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她在15岁时,将收到远在河南郑州的外婆为她准备的文创礼物。
“在河南博物院推出考古盲盒后,我就定期来买新品,准备等外孙女15岁后慢慢送给她。”这位外婆说,希望外孙女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文创产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这样的故事很常见,省博物院文创办线下销售经理兼直播团队负责人吴俊华告诉记者,她遇到的顾客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买给在国外读书的孩子,“他们说,孩子给外国同学送礼物,考古盲盒是最合适的,既能展现我们中华历史的文化底蕴,也很有趣味性”。
不仅如此,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提到网络直播间的常客,吴俊华随口就说出了一长串名字:庄庄、十二、十一、锦鲤、清研、麻花……“今年3月,一位粉丝还专门从北京赶到郑州,作客我们的直播间。”
吴俊华认为,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业可以追溯到10年前,当时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旅游纪念品,“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文创办成立后,我们才正式进入文创赛道,从最初的100多款产品,到现在超过1500款,其中有很多在全国出圈的设计。”
2019年6月,河南博物院文创商店试营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截至2021年12月,营业额从200万增至4200多万元。
【博物馆文创发展迎来4.0时代】
考古盲盒有一个系列,叫做“雕刻的宝物·传拓盲盒”,其中一款的原型是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百忍图赞”石碑。
购买者以纸与墨为原料,将纸张紧覆在缩小复刻的“百忍图赞”上,用墨扑印,拓印出文字和图案。这一起源于东汉的技法,在2021年又被盲盒带火。不仅如此,不少网友去实地“打卡”周口市博物馆,只为亲眼看看“百忍图赞”石碑。
于是,原本收藏于周口市博物馆仓库中的石碑,被展示在博物馆内,“这就是我心中的文创4.0,让文创产品带着文物‘出道’。”宋华说。
宋华把博物馆文创产品分了4个阶段。1.0时代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2.0时代注重将文创产品的感官体验,比如文物形状的巧克力、冰淇淋,3.0时代即“动态文创”。
“动态文创”是指文创产品不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需要人参与其中,并通过各种互动等方式最后获得的文创产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公众,在产品的研发和改进过程中不断吸取意见,让公众感受到自己参与了这款产品的创作。”宋华说,考古盲盒是第一款在此概念下诞生的产品。
而4.0时代则是一种交互概念,以文创产品为传播载体,吸引粉丝去文物所在地“打卡”,让考古与文物不再是“神秘仰望”,也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因此,文创设计和开发时,除了对粉丝喜好的把握和了解,河南博物院与200多家企业和机构展开了合作,保持着“生态伙伴”的合作模式。
“我们在前方了解粉丝的喜好,他们在后面做好产品支撑。”宋华介绍,河南博物院搭建的文创智库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创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文创人才,与文创类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还与蚂蚁、腾讯、鸿星尔克等企业签署了双品牌授权合作协议,为更多品牌提供追本溯源的文化支撑。
【博物馆文创产业潜力巨大】
在《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中,“盲盒经济”“文创联名”均被列入“2020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
今年4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河南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等措施,打造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新业态,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其中,博物馆文创产业是优势转化的切口之一。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不仅是领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华夏文脉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在博物馆文创领域仍有巨大潜力等待发挥。”河南省政府原参事郑泰森认为,文创产品除了具备商业价值,也能让更多的人对中原地区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更直观的了解,对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文化自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郑泰森提出了一个构思,文创产品在“95后”“00后”中,已经有了可观的影响力,但在生活实用性方面,还有发挥的余地,“比如青铜器最早的功能有煮肉、盛酒,现在基本都是作为摆件,文创产品或许可以考虑实现青铜器最早的实用功能,与大众的生活相结合。”
郑泰森认为,文创产业还应突破文博圈层,推动整个河南文创市场的发展与迭代,以自身强大的实力与吸引力带动地市级博物馆甚至民间收藏家的文创研发,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友好合作,建立河南文博品牌,树立河南文博形象,从而推动整个地区文创产业的前进。
我省在文博“破圈”方面已有动作。
“‘豫来遇潮’品牌宗旨是发掘各地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河南博物院已有经验和平台优势与大家共享,希望帮助打通地区传统文化与文创产业之间的桥梁,从而为推动我省文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期待未来‘豫来遇潮’所到之处都能够彰显中原文化的魅力。”宋华说,河南博物院打造的“豫来遇潮”品牌正是突破圈层的实践。
按照部署,我省将建设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博物馆群,凝聚起博物馆的力量,河南博物馆文创产业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