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且听隋唐大运河与洛阳的文化渊源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袁敏

“穿越时空,梦回千古,邀周公光武同行,赏古都今朝繁盛”,洛阳用博大的胸怀欢迎八方之客。2022年6月2日,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洛阳站活动在洛阳市图书馆举行。这也标志着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发起的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正式抵达洛阳。本站活动由洛阳市图书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承办。洛阳晚报首席记者张广英、本地的文史爱好者、运河文化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上千人观看了本场直播。

“俗话说: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在运河沿线,催生了大批的运河名城。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洛阳成为唯一的丝路与运河‘双申遗’城市。”张广英以《隋唐大运河与洛阳文化渊源》为题,认为以通济渠为中心、历经六年建设、沟通五大水系的隋唐大运河造就了中国东都的繁荣。“隋炀帝迁都洛阳,开凿运河。之后,唐代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更以洛阳为神都,建立武周政权,并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描绘的开元盛世,而这样的富足景象,也是隋唐大运河历史功绩的一种印证。”在一张张图片和地图中,张广英带领读者们一同认识了洛阳与隋唐大运河之间的深厚渊源。

洛阳晚报首席记者张广英现场讲解《隋唐大运河与洛阳文化渊源》

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流经洛阳的总长度约70公里,留下了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新潭、漕渠、天津桥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今天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

嘉宾阅读行走大运河洛阳段

洛阳书画院名誉院长解金峰创作的一幅工笔画风格的《运河源》和洛阳书画院院长任育民创作的书法作品,以潇洒的笔态、豪迈的画风将洛阳人独有的自豪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在洛阳开馆。“1400年前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客商都在大运河汇聚,运河与丝路交相辉映,使得洛阳不仅拥抱祖国南北,还联通世界东西。”大运河阅读推广人、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白雪带领读者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时如是说。

直播开始前的视频中,大运河阅读推广人、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白雪带领读者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阅读弘扬运河文化,接力传承千年文脉。洛阳作为首次参与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城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大运河阅读推广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培育本地大运河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打造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群众基础,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是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重要活动之一。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地以线下分享+线上直播的方式传递运河文化,一起阅读大运河。自4月22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启动以来,已在北京、浙江、江苏、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七省完成17座城市的接力。6月3日至6日,将继续在济宁、聊城、焦作、衡水等地举办活动。

(图片来源:洛阳市图书馆)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鹏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