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建筑防水之乡”,感受平舆防水40年的蝶变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程飞虎
“专修平房滴水、漏水......”在不少人的儿时记忆里,都会回荡着这样的吆喝声。流动的防水工人蹬着自行车,带着沥青锅、沥青壶、橡皮刮板等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走南闯北、起早贪黑为当地居民的房屋解决防渗堵漏问题。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
步入新时代的平舆防水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方面有哪些突破?7月4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跟随由河南省委统战部组织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采风组来到平舆县进行实地探访,感受“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的时代蝶变。
从一把沥青壶到百亿级规模新产业
建筑防水产业是平舆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常年有近30万平舆“防水大军”奔赴祖国各地。平舆防水大军凭借勇于吃苦耐劳的拼劲、敢赴脏累险重的韧劲,以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赢得了业界的认可,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平舆防水”与“林州建筑”“长垣防腐”齐名,成为建筑领域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近年来,平舆县高度重视建筑防水产业发展,把建筑防水产业纳入县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建设2.69平方公里的防水产业园,现已集聚18家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防水生产企业6家,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我们希望在平舆打造一个生产制造防水产品的全国知名品牌,让30万平舆防水大军用到老家最好的产品、最优惠的价格,把防水产业做大做强。”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威介绍,公司自2017年回迁到平舆县,主要从事向重大基础工程及工业及民用建筑,提供防水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现已成为集产品研发检测、科研成果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施工培训服务、职业教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获批核心技术专利82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的工程服务商。
时隔近四十年,平舆防水已经从过去的单纯施工,发展到今天的集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重大建筑防水工程承接,防水工匠教育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先后承揽了“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大型防水工程。目前,平舆防水大军遍布全国各地,建筑防水施工企业1000多家,施工队伍近万个,防水材料生产企业30多家,年实现直接劳务收入200亿元以上。
为建筑“看病”的医院即将建成,防水产业优势再造迎来重大契机
产业升级需要科技赋能,优势再造离不开平台支撑。在平舆县坝道工程医院项目建设工地,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施工。
“目前坝道工程医院(平舆)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第一个地下粮仓实验平台,按照规划设计,每个标准地下粮仓建成后,可以存放5000吨粮食。”项目负责人介绍,传统的粮仓建设资金耗费大、占用土地面积大、陈化粮、病虫害问题经常出现,“地下粮仓”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
据了解,为助推建筑防水产业迭代升级,平舆县多方联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与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并在平舆县首创全国坝道工程医院,综合开展各类工程设施防护实验应用。
据了解,坝道工程医院(平舆)试验场一期工程将在年底前全部建成,二期工程正在谋划设计。汇聚一流专家,特色技术和信息资源,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全方位开放的共享平台。
2022年3月25日,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平舆)中试基地和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挂牌运行,标志着平舆坝道工程医院正式纳入全省实验室研究体系,成为黄河实验室重要支撑力量,将为黄河安澜和地下工程防治作出应有贡献。
“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在实验过程中,会对产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企业来自主研发新产品。”高威介绍,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后期将和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形成深度的产科教融合的合作关系,依托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助推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河南蓝翎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站长、河南省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宏伟表示,坝道工程医院(平舆)的建设,吸引了蓝翎环科、驼峰防水等30家知名防水企业成功回迁,创造了“院士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坝道工程医院(平舆)项目建成后,必将会推动平舆防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企业家紧跟科学家的步伐,推动防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快速推广,进而服务于社会。
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