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①:一场“对赌”鲁豫双赢!去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Ⅱ类以上,山东兑现河南生态补偿金1.26亿元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王新昌 摄影 白周峰
□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 王新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建伟 王杰 文 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 白周峰 摄影
上篇:豫鲁“对赌”,结果母亲河黄河赢了
去年黄河由豫入鲁水质始终保持Ⅱ类以上,1.26亿元生态补偿资金“到位”
近日,河南、山东“对赌”黄河水质的话题引爆朋友圈。这次对赌,源于2021年河南与山东签订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由于近两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对于这场“赌局”,无论河南还是山东,谁都不是输家,母亲河黄河也是最终受益方。
对赌:山东兑现河南生态补偿金1.26亿元
在黄河河南与山东交界处,濮阳市濮阳县与菏泽市东明县通过一座跨越黄河的浮桥相连。7月1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相约来到浮桥。
(豫鲁两省交界处的横跨黄河浮桥 )
这座浮桥是豫鲁两省跨省界的水质监测断面,是万里黄河离开河南奔向山东的最后一个国控断面监测站。也是《协议》里约定的刘庄国控断面所在区域。生态环境部每月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反馈至各省、市,而这个数据正是黄河流域首个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计算的唯一依据。
滚滚黄河东逝水,去年黄河水质有了大提升!刘庄国控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比约定的III类水质提升了一个等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关键污染物指数也在持续下降。
依据《协议》,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水质基本补偿,即断面水质年均值在三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水质变化补偿,即断面COD、氨氮、总磷3项关键污染物年度指数每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省给予河南省100万元补偿;反之,每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省给予山东省100万元补偿。
按照此协议约定,山东向河南支付1.26亿元生态补偿资金。
措施:保护母亲河,河南这样做
对于河南来说,黄河水质提升实属不易!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年来河南科学谋划,分步骤推进。2019年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2020年安排部署了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等29项专项治理任务。2021年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谋划推进了规划编制等35项重点工作。2022年印发了《河南省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谋划了40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落地生效。
水体治理方面,河南通过对黄河重点支流实施“一河一策”整治,全省共实施422个综合整治项目,治理黑臭水体排污口136个、划定298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了25个重点涉水行业减排措施技术指南,并在流域内率先完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视角,河南还对大气、土壤等污染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治理。
治理效果立竿见影。2021年,河南省辖黄河流域35个(监测34个)国考断面中,按考核因子平均浓度计,Ⅰ~Ⅲ类水质断面30个,占88.2%;无劣Ⅴ类水质断面;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今后将继续加强生态监管,狠抓问题整改;加大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推动绿色转型,确保美丽河湖建设有序推进。
受益:“对赌”无输家,河南、山东共同受益
(鸟瞰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
这份协议虽被通俗地叫做“对赌”,却不同于一般“赌局”。无论河南还是山东,在这个“赌局”里都没有输,而母亲河黄河也是最终赢家!
河南省郑州市西北方向,荥阳市广武镇有一处叫桃花峪的地方,黄河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中国第二长河,在这里分为中游和下游。河南境内有中游、下游,而山东境内则全是下游。无论是中游还是下游,黄河都毫不吝啬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沿岸的黎民百姓。
河南地处中原,水资源却较差,全省2018年黄河水资源总量为57.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0多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与水资源瓶颈形成反差的是,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引黄灌溉对支撑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粮食要丰收,灌溉不能少。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建成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引黄灌区52处,有效灌溉面积1338万亩。
(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穿越黄河处 )
除了生产用水,略带“苦涩”味道的黄河水曾是郑州、开封等沿黄城市的饮用水。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及向沿线城市增加供水,郑州人才得以告别饮用“黄河水”。
与河南类似,山东也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耕地却占全国6%。据山东省水利厅发布的数据,山东省近年来的水资源总量在220亿立方米上下,占全国1%,每年总供水量在200亿立方米左右。而近十年,山东省年均引用黄河水量约67亿立方米,引黄水量已占全省总供水量的30%以上。也就是说,山东每年用的水,1/3来自黄河。在山东省16个市中,黄河干流水资源已输送至13个市近100个县(市、区)。
在山东,引来的黄河水都去了哪里?据媒体报道,灌区用途上,黄河沿线315万亩农田需要用黄河水灌溉;此外,城市生活用水更是离不开黄河,有关数据显示,济南城区每天的用水量在100万立方米左右,多来自玉清湖水库和鹊山水库,这两座水库用的都是黄河水。春天用水较少,这两座水库共供水在75万立方米左右,夏天时能达到80多万立方米。也就是说,济南人的生活用水约八成用的是黄河水。
下篇:协议续约在即、“朋友圈”即将扩大
绿水青山换真金白银,生态补偿机制河南早已有“雏形”
“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这句喊了多年的生态理念,通过河南、山东这次“对赌”,有望再多一层延展含义——“谁保护谁受益”。
雏形:2009年已有类似探索,2017年建立省内市县“赌局”
河南与山东这次“对赌”,让生态保护补偿金成为热门话题,生态环境资源,被换算成真金白银,对各个地方政府的“诱惑力”大增。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2009年,河南就已开始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具体来说,2009年在我省淮河流域的沙颍河和海河流域实施上下游生态补偿,按超标污染物浓度计算生态补偿金。紧跟着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河南生态补偿范围扩展到省辖四大流域,改用超标污染物通量计算生态补偿金,单位生态补偿标准采用阶梯式。时间来到2017年,河南印发实施了《河南省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生态补偿机制从此有据可循。
记者了解到,2017版《暂行办法》共涉及我省108条河流,205个断面,对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省直管县(市)城市水环境质量实行阶梯式奖惩,并按月兑现资金。
令行禁止,使命必达!近年来,我省严格执行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按月核算扣奖情况并落实水生态补偿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自2017年5月实施省内市县水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来,河南共支偿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金2.99亿元、得补5.78亿元。通过水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在省内建立了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水生态补偿机制,让好的真得利,让差的坐不住,用经济手段倒逼绿色发展,促进地方政府严格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动水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建设生态强省、美丽河南。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穿越黄河处 )
展望:河南、山东“对赌”续约在即,山西、陕西有望加入
随着两省第一轮黄河生态“对赌”的圆满结束,“对赌”续约进展如何?据了解,河南省正在积极推进与山东省下一轮协议续签工作。山东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将继续加强与河南省沟通交流,修订完善协议内容,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更加突出改善成效,做好两省补偿协议续签工作,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签约的这场“赌局”,河南安心“收钱”,山东则愉快地“掏钱”。河南、山东两个沿黄省份通过“对赌”的形式,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这种模式,不仅局限于河南、山东两省,其他沿黄省份也有动作。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河南目前已完成与黄河流域陕西、山西、山东等省《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签署工作,正探索与上下游、左右岸的山西、陕西两省签订黄河流域省际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意味着,河南与山东这种“赌局”范围即将扩大,山西、陕西即将加入“赌局”。
意义: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提供“范本”
河南、山东黄河流域首个省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的成功实践,为沿黄、沿江省份实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提供了清晰路径。
在河南、山东“对赌”黄河水质之前,我国其他水系流域也有类似探索。比如:
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浙江和安徽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试点,取得丰硕成果,初步走出了“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共治共富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这是全国首个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协议。
2021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破解共立和共治难题,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流域,三省共同决定和条例于7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也是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实施好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将为守护赤水河清水绿岸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河南、山东黄河流域首个省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既是一次成功案例,也是一次可供复制的范本,可推广复制在其他跨行政管辖范围大江大河流域治理工作中,也可延展至大湖、大海等包括流动水体的大区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兼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他建议总结豫鲁黄河共治经验,建立跨流域河流湖泊省际协作机制,最终实现流域治理各方在吸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实现生态保护领域的多元共治、多方共赢,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