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志愿者“温暖守护”,让社区4300多户家庭“暖意融融”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吕高见 通讯员 徐正

10月20日,一切是那么突然,郑州市二七区金域上郡一号院核酸混采异常,需排查的人员遍布所有楼栋,存在隐匿传播风险,管控随之而来。

业主微信群里,猜疑在加剧,恐慌在蔓延,“到底怎么了!我们该咋办?”

战斗打响,紧急招募

面对混采异常,街道、社区迅速管控,最大限度避免疫情蔓延。

战斗打响了!按照应急预案,金海社区迅速向上级请示,组织力量,在全员核酸的基础上,对涉及异常的居民上门核酸、对所在单元进行封控,并对整个小区进一步核酸检测。

10月21日8:30,一号院的业主们有序下楼,排队核酸,但却引起了在小区居住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杜晓峰的警觉,从医的经验告诉他,这样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忧虑的人不止一个,一夜未眠的金海社区书记段秋,在思考:“我们怎么办?怎样才能快速阻断疫情传播。”

杜晓峰的电话打了进来,开门见山:“段书记,72小时是阻断疫情的最佳时机,我们小区在家医护人员多,可组成医护志愿者,为业主上门采集核酸。”

这确实是一个避免聚集,防止交叉感染的好主意。段秋当机立断:“感谢杜老师,方法可行,你们组织志愿者,我立即向街道汇报,筹集防护物资,争取明天实现上门采集核酸。”

“徐老师,我需要你的帮助。”第二个电话,杜晓峰打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昆明,一位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业主正在这里出差,共同参与小区多项公共事务,已形成完美默契。“我是一名党龄比工龄长的共产党员,从未忘记初心和使命!人员招募、防控方案、工作计划、任务分工都交给我吧,现场就拜托你和大家了。”徐正没有丝毫犹豫。

有了社区的支持,他们立刻行动。徐正起草文案、制定计划、发布《招募书》,杜晓峰和小区里认识的医护人员一个个打电话......仅3个小时,一支由党员带头,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的20人团队组建起来。关键时刻,危机时刻,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凡人英雄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共同阻击疫情,守卫自己的家园。

自带核酸小组的楼栋,不一样的核酸采集方案

“核酸采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丰富的经验,第一批参与的志愿者必须是医护工作者。”杜晓峰经过缜密考虑、反复推敲,开启了一段特殊抗疫征程。

为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他们制定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核酸采集方案——让各楼栋“自带”核酸采集小组。上门核酸的医护志愿者必须出自本楼栋,坚决避免楼栋间人员交叉,实现“硬”隔离;1栋楼1个核酸采集小组,1名采集员,1名信息员,全程携带无菌物资,并安排机动人员,随时替补;业主较多的楼栋,增加1名志愿者辅助消杀,并负责敲门提醒业主做准备;专设物资保障、消杀志愿者,负责随时补充物资,以及任务结束后的消杀工作,确保整个过程顺畅、高效,志愿者们安全回家。

10月22日8:30,又到了采集核酸的时间。居民们安静呆在家中,等待核酸小组的到来。

一层又一层,志愿者们逐门逐户采集核酸,不漏一人。从34层到1层,小区居民自觉接龙报告进度,志愿者们用初心和使命,丈量着脚下的楼梯。3个小时过去了,6个小组19名志愿者,圆满完成1300余户、2500余人的上门核酸采集任务。

医护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增加,他们召开电话会议,反复修改方案,2次上门核酸,72小时过去了,整个小区安然无恙。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所有的志愿们都松了一口气。

深秋的凛冽不能遮挡他们后背的汗水,模糊的面罩也不能遮住他们笑颜如花,是完成任务的喜悦,更是挺身而出的自豪。

精进不休,不断改进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10月25、26日,19名医护志愿者应召返岗。11人,这是未返岗的医护志愿者人数,人手不够了!但是,疫情面前,队伍决不能垮,核酸决不能停,怎么办?求援?解散?

“我们求援,意味着其它地方人手就会变少”。

研判形势,做出改变。

截止26日,距小区发生疫情已过去5天,疫情传播链条基本斩断,恢复常态化全员核酸即可,不必继续上门采集核酸,也有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新的方案仍采取一栋楼配一个核酸小组的方式,但志愿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数变为3人,采集员由医护志愿者承担,2名普通志愿者负责扫码登记、秩序维护,并分楼层呼叫业主下楼。

修订了核酸采集方案,调整了志愿者的分工,一切“四平八稳”,继续高效运转起来。

外防输入,因地制宜的策略才是科学的策略

疫情形势在不断变化,外购物资消杀不足,可能会成为新的传播链条。

受疫情影响,物业公司在岗员工仅剩12人,却要承担3000人小区的物资保供、小区环境消杀、治安巡逻等多重任务,面临无力支撑的局面。孙玉奇,物业公司经理,顶着一头乱发,满脸的疲惫,耐心给业主解释物资配送晚的原因,声音微微颤抖……

面对新形势新风险,结合小区物业实际、业主构成,志愿者团队迅速制定“内抓核酸、外防输入”的小区防控方案。一方面,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停止;另一方面,迅速招募新的志愿者,开展物资保供消杀配送工作。

只有获得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很快,一封倡议书就发到各楼栋业主群,详细阐述防控方案“六项措施一条纪律”:先动员、守好门、保安全、勤消杀、保障好、暖人心、严纪律。动员业主减少物资采购次数,仅采购生活必需品、药品;在小区门外建立两块缓冲消杀区域,轮流使用;分楼栋堆放外购物资,按规程消杀,再配送到各楼栋入户大堂;合理控制电梯运行,引导业主错峰取物,避免拥挤聚集,实现了内、外无接触物资配送。

被解放出来的物业,腾出手强化出入口、地下车库的巡视,避免人、物流动,防范治安风险;强化小区环境消杀和生活垃圾处理;维护供水供电设施,确保稳定安全。

温暖人心,用责任和爱拓展抗疫的深度和广度

细心的志愿者们发现小区还有独居老人、独居病人等一些需要关怀的特殊人群。

管控方案再次修订,排查特殊人群的行动迅速开展。志愿者们逐楼对65岁以上独居老人、孕妇、病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排查,建立微信群或留下电话,确保“事有人管、人有人帮”。这个举动,感动了很多在外的业主,对家人的牵挂终于有了安放之地。

志愿者们只是轻轻地说:“我们都有父母、儿女,都有兄弟姐妹……”

10月31日,遥控指挥、党龄超过工龄的徐正说,“截止昨天,防控方案、保供方案、核酸方案均已完成,团队组织架构、任务分工、各小组召集人均已完成,各组良性运转,我可以‘事了拂衣去’也”。

是的。这支团队,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用10天的时间组建、运行、磨合、完善,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

这支团队,中共党员带头,成立临时党支部,民主党派人士和群众 积极参与 ,从1人发起到2人组织,再到73人共同参与,从无至有、从小到大,立足实际、划小“单元”,制定志愿服务纪律加强自我管理,用“1+4+12”(1个总队,核酸、保供、帮扶、后备4个小分队,12个小组)的组织架构,将“社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引向深入,推动小区志愿服务走上良性运转轨道;先后发布3个招募令、3份倡议书、4个专业方案,引导全体居民共治共享,筑牢小区安全防线,打造了疫情防控的金海样板,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模式。

业主吴文姗在业主群里写到:“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志愿者天团……谢谢你们挺身而出,谢谢你们临危不惧,你们用一己之力守护着邻居们的灯火长明。白衣执甲,丹心为矛,因为你们,邻居们多了一份安心和坚定。”

“民之所需,我亦所驱,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中华儿女应有的样子。”这是中共党员杜晓峰的回答。

志愿者们说:“三生有幸,能与你们一起,见证荣光!”

抗疫有终点,志愿服务没有终点,基层社会治理也一直在路上。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金海社区累计发动200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12000余小时,服务点位18个,服务4300多户家庭。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燕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