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策专家谈丨殷贵鸿: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现代农业新型人才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姜雨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二十大报告中,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非常值得关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大河报·豫视频特推出“农业强国”系列采访,邀请农业方面专家解读二十大报告,探讨河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如何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发力,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继续扛稳“中原粮仓”旗号,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报告还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连日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殷贵鸿教授一直在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试验基地,加紧播种小麦试验,通过手机观看了二十大报告之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农业科教工作者,他重点关注农业农村、人才教育、科技自立自强等话题。

在殷贵鸿看来,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而人才振兴是关键问题。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种资源要素如新理念、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等,现代农业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最紧缺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涉农高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应当以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为方向,使涉农高校学生成为堪当大任的新型农业人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我国农业现代化急需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把“一懂两爱”理念入脑入心入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包含着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作为农业科教工作者,殷贵鸿表示,在今后教学教法改革上,将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从课堂教学改为实地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组织师生到新农村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农业科技成果送进千家万户。

未来如何扎实培养现代农业新型人才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上,殷贵鸿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第一,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德树人,站好三尺讲台,改革教学教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定学生学农、爱农、支农的理想信念,练就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努力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围绕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的“瓶颈”问题,带领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创制出一批优异小麦新种质,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高产多抗优质高效的小麦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鹏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