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三农”题材富矿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温暖光影 最美绽放”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侧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春 通讯员 陈新刚

2022年11月6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系列活动之“温暖光影 最美绽放”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电中心演播厅举办。会上,来自国家影视行业和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国内影视创作发行放映三大版块的业界大咖、乡村电影放映员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农村电影事业发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话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探讨、交流、互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乡村电影建言献策,为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把脉,共话共建共创影视传媒事业的未来,推进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开新局、创新章、谱新篇,用镜头记录美丽新农村,用光影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三农”搭建平台 电影架起桥梁

“‘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优秀影视作品,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广大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密宏在致辞中开门见山地说,“办好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是影视传媒工作者聚力乡村、聚焦‘三农’的一次生动实践。要以‘三农’为基,搭建一个平台,共创更加鲜活的乡村电影;要以电影为媒,架设一座桥梁,共促更加繁荣的乡村文化。

孙密宏指出,电影是时代前行的印记,是优秀文化的承载,是美好生活的画卷。乡村电影发行放映是电影艺术与乡土文化 的有机结合,是专业精神与大众审美的高度融合,是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助力发展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构建更加坚实的电影发行放映平台至关重要。要深挖美丽中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三农”题材富矿,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声音,共创新时代影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孙密宏阐述,电影就像架设在繁荣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一座桥梁,健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体系,乡村文化就会“活”起来;电影聚焦农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乡村文化就会“亮”起来;用电影沟通串联乡村公共事业,乡村文化就会“强”起来。同时,要借助农民电影节的聚合力,坚持政府搭台、文化唱戏、产业助力、群众受益,让乡村电影发行放映更具生命力、持久性。要积极培育发展乡村电影发行放映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旗帜引领下,依托国家政策,发挥本土优势,构建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影视联盟,开拓以电影为主体的演出市场,因地制宜带动乡村文旅、主题节庆、特色农产品展映等特色文化产业。

孙密宏表示,作为一个农影人,把电影节办好,把公益电影发行放映抓好,是农影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要以电影为桥梁纽带,深化农民电影节的合作成果,协同制作、发行、放映三方,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支持“三农”题材的文艺创作,鼓励制作优秀文艺作品,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促农业农村文明走向新的辉煌。

孙密宏盛赞,南阳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方城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并借助电影节祝愿南阳和方城的父老乡亲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生活更美好。

在电影节期间,孙密宏还参加了“乡村振兴 光影方城”公益电影行专场放映活动。他介绍,“乡村振兴公益电影行”,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出的一项惠农助农民心工程,目的是把最好的影片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身边。此项活动自2022年8月18日在北京启动,年底前将在贵州、四川、陕西、内蒙古、重庆等十个省区市,由各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放映队为当地的父老乡亲们放映共计1000场公益电影,宣传新时代伟大成就,凝聚起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

展示“三农”窗口 乡村振兴平台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长淮之源、伏牛之脊,物华天宝、玉润花香,四圣故里、人杰地灵,市域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1万,经济总量位于河南省第三。”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华锋在致辞中,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南阳的山川人文历史,向与会嘉宾推介,南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的生态宜居绿城、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新城,是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周华锋称赞,农民电影节是展示“三农”发展的窗口、传播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载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平台。南阳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仅着力推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而且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投入设备206套、400多位放映员,放映44000多场,累计受众达450余万人次。

周华锋表示,南阳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人口市场、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支持乡村电影创作、发行、放映,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增光添彩、贡献力量,并诚邀大家多到南阳走一走、看一看,深入挖掘蕴藏在南阳大地的丰厚文化资源,用“三农”影视作品讲述南阳故事,讲述新时代“三农”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扎实深入生活 担当责任使命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电影人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河南,相聚到南阳方城,参加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盛会,让我们电影人感到很亲切、很激动。”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主旨演讲开始,著名导演肖桂云高兴地说,“过去设有金鸡、百花、华表等各式各样的电影节,现在又有了农民电影节,而且非常具体实在,让电影人肩负的责任油然而起。”

肖桂云是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获得者,她执导的电影多次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代表作有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田野又是青纱帐》等。

肖桂云讲述,自己和爱人李前宽都是闯关东的后代,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心灵深处永远保存着对农民的一种亲情、热情、感情。她回忆,自己在上高中、大学的时候,不断地下农村,无论是深翻地、栽稗子、掰包米、收高粱,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干过,还到农村去做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毕业那一年,在农村待了8个月,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的作业,拍的就是《贫农的儿子》。毕业后来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与爱人李前宽先后在电影《青松岭》《战洪图》里边当场记,开始了迈进长影大门、走向电影工作者的第一步,并且跟著名导演苏里、袁乃晨等在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老一辈导演革命的传统精神和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对其影响和受益很大。

“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面临着很多的电影题材,很多人都愿意到大城市去拍电影,特别是广州、深圳等改革开放的前沿。”肖桂云讲述,由于我们觉得农村是我们最亲密和首起的地方,还是非常认真地到农村去拍电影,先后拍摄了反映上海知识青年到吉林长白山偏远山村插队的电影《甜女》,反映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来临之际呼吁重视文化教育的电影《鬼仙沟》,反映改革开放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的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

在主旨演讲过程中,肖桂云还向大家讲述了当年拍摄农村题材电影的很多细节。在拍摄电影《甜女》时,她与爱人李前宽创作的主题曲歌词《弯弯的山路》,在配画面时一波三折,曲作者多次未能将歌曲和画面配置好。最后,李前宽亲自到中央乐团录音棚里,指挥演职员完成主题曲的音画配置。画面上甜女坐在牛车上,拉着腿受了伤的丈夫和儿子,行进在弯弯的山路上,牛铃在叮当叮当地响着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了甜女坚定的生活,同时心里涌起无数的回忆和酸楚,让观众想着甜女的命运该向何处去。在拍摄电影《鬼仙洞》的时候,因为片名不吉利,当时连拍摄取景地都选不了,当地人对号入座,不喜欢来拍摄,最后解释鬼仙沟是泛指,才得以最终开拍,提醒人们改革开放不应该忘记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教育让人更加智慧,能够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在拍摄《田野又是青纱账》的时候,剧本原来是一个反映农村一天生活的舞台剧,难度很大。后用一种拖拉机开恳土地的方式作为拍摄突破口,展现青纱帐的文化、青纱帐的文明,展现人们大踏步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肖桂云指出,只有深入生活,才会有对生活的感悟和提升。通过拍摄一系列的农村剧,使我们对农村更加了解,对表现农村题材的内容更加感兴趣。作为电影人,应该为农村拍出不负时代的好影片,这是我们电影人的责任使命。特别是在新征程当中,我们是新征程的见证者、亲历者,我们应该拿出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拍出一部深刻、形象、生动反映今天农民状况的农村题材影片,让这部影片绽放在人们的心中。

肖桂云希望,面对新时代新农民,我们要有新的感悟和体验,找到更深刻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单纯的仅仅喊口号。要形象地表现新农民振兴新农村的过程,这是一条既艰难而又简单的路,艰难是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功底,简单是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就能够打造出一个真正接地气的、振兴农村发展的新农民形象。我们电影人还应该更加好好地学习,向农民学习,在专业上多下功夫,拍出来更多能够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深入人心的好影片。

在电影节开幕晚会上,肖桂云还与演员翟小兴一起宣读了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推荐影片的推荐词。《血战狙击岭》《中国医生》《悬崖之上》《幸福马上来》《妈妈》《人生大事》《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农村生态田园综合养生》《三娘教子》《枣乡喜事》十部影片,既类别丰富,包含故事片、科教片、戏曲片,又异彩纷呈,兼具科普性、娱乐性、感染性,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丰盛精良的电影大餐。

挖掘农村题材 讲好农民故事

“参加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看到开幕晚会的强大阵势,令我心潮澎湃。这种阵势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农民昂扬向上的气势,感受到了中国农民电影节应该有的这样一种磅礴的气势、磅礴的氛围。”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主旨演讲上,著名导演尤小刚精神振奋地说。

尤小刚是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的获得者,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短视频内容工作委员会主任,代表作有电视剧《紧急起飞》《凯旋在子夜》《孝庄秘史》《杨贵妃秘史》等。

尤小刚讲述,参加电影节唤起自己的很多回忆。当年自己从部队转业进入电影学院拍摄的第一个片子,就是农村题材的电影《麦客父子》。那是1984年在甘肃拍摄,当时动用了1000多位穿着黑棉袄的农民,从山沟向平原进发。后来,拍摄了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城乡生活中各种机遇和矛盾的电视剧《都市放牛》,女主角水苗的扮演者李艳秋就是南阳人。之后,又拍摄了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的电视剧《狂潮》。

尤小刚指出,农村电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如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朝阳沟》等,涌现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和唱段,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电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更加深入人心。如今,农村题材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题材。下一个百年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是在同步进行的。进入新时代,中国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在进一步融合,将不断出现智慧乡村、智慧城市。电视剧、网剧的发展与广大农村题材都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大型互联网网站已成为一个传播的主要渠道。

尤小刚坦言,当前关注农民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比较少。虽然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山海情》《大山的女儿》等一些反映农村的作品,但显然是不够的。其实,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巨大的富矿,非常有挖掘的潜力。新时代发展在农村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农民不再是简单上的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而是一个积极参与到中国整体建设上的形象。没有农民工,严格地说起来,就没有城市的发展;没有现代农业,严格地说起来,就很难做到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同时,在新与旧的观念交叉中间、在新与旧的关系中间、在新与旧的家庭中间,都发生着很深刻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挖掘、去表现。但不管什么作品,都要讲一个好故事。那些讲千篇一律的故事、讲计算机统计出来的模式,这是不会有创新的,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纯粹的消费主义。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去发现生活中间的矛盾,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批判生活中的丑,这是文艺作品最重要的任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下一步农村题材肯定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尤小刚介绍,中国电视剧市场从2018年以来受到重创,开始是一种狂热的资本的拼命进入,按照15倍到25倍在计算在裂变,然后就开始生产,拍那些热门题材,最后搞得是资本退潮、一地鸡毛。针对这种状况,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从2021年开始,就在用新的科技形式和模式摒弃假收视、假数据,真正地做到把创作者的权利交给创作者,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广大的观众。象2022年年初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真实地讲述了人们关心的故事,在整个传媒和互联网会员中都引起了很好的收视。为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以区块链技术和分账模式为基础,整合开发了“南海平台”,将于2023年4月份上线,采取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创作者去干创作者的事,投资应当是适度投资,演员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到创作上去。同时,全媒体覆盖,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观众,前4个月付费点播,后8个月带广告播出,真正能够为广大观众选择各种题材,讲述各类有益的故事。

尤小刚表示,文艺工作者应当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文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同时感谢南阳方城办了这么好的电影节活动,祝愿电影节越办越好。

在电影节期间,尤小刚参加了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晚会,与演员黄晓娟一同宣读了“农村题材推荐短视频”的推荐词。西瓜视频《燕麦行游》、西瓜视频《滇西小哥》、西瓜视频《麦小登》、西瓜视频《二米炊烟》、西瓜视频《阿波的幸福生活》、抖音《康仔农人》、抖音《张同学》、抖音《幸福一家人 周甜丽》、抖音《帅农鸟哥》、抖音《牧民达西》十个短视频,用短小的篇幅承载高远的梦想,传递普通人的渴望;用质朴的表达塑造鲜活的影像,讲述老百姓的日常;虽然微小,也能奏响宏大的乐章。

深植农村土地 关注命运变迁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看电影时的情景。当时每次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坐在银幕前等待,对农村电影有着很深的感情。”著名制片人、评论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关于‘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与发行的思考”圆桌对话上,对小时候看电影记忆犹新,充满暖暖的回忆。

王鹏举首先回望了中国农村电影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共产党刚刚走过100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农村这块土地,深深地依靠着中国农民,才走到今天和辉煌。100年来,电影电视作品也在不断地反映着中国农民的深刻变化和他们命运的变迁。从早期的电影《怒潮》《洪湖赤卫队》到后来的《白毛女》《地道战》《地雷战》《暴风骤雨》,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汾水长流》到后来的《李双双》《朝阳沟》,从改革开放后的《秋菊打官司》《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到《刘老根》《乡村爱情》,一直到今天的《山海情》《大山的女儿》,还有最近刚刚播出的《运河边的人们》《幸福到万家》等等,都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农村电影创作实际上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农村这块土地,植根于中国农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命运的变迁之中。这启示我们,只有植根于生活,真正地去体验农民的情感、农民命运的变迁,才能够拍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

王鹏举指出,现在我们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怎样去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果仅仅是反映鲜花盛开、绿色的田野、由茅草房盖成了楼房,那只是物质的变迁。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影视题材、中国农民的影视题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非常可喜地在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已经看到,主人公何幸福不仅仅是表现中国农民在物质生活上的变迁,她已经在追求精神上的现代化,要融入现代社会,用现代观念、法律观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去改变农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习惯,使中国农民真正昂首迈入一个新农民、一个新的国家主人的行列,这正是中国影视人在新时期影视创作上应该着力去努力的地方。相信有着几十年传统的中国影视和影视人,在新时代只要能够深入生活,真正地去面对生活、体验生活,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影和电视剧,奉献给我们的观众。

王鹏举希望,通过农民电影节的举办,增强编剧、导演、制片人和制作单位创作农村题材的信心,让大家的视觉更多地关注农村题材,更多地投向农民的精神和生活变迁。我们不仅需要轻喜剧,更需要厚重的历史,更需要表现一个大的时代变迁的作品出现。如果说一部《人世间》电视剧能引发全国观众的轰动性效应和关注,那么也期待着有农村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村庄这种史诗般的电影作品问世。

聚焦城乡融合 展现时代新貌

“我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觉得人们过去对农村题材电影那么爱看,主要是观众置身于那个年代。”国家一级编剧苏润娟在圆桌对话中说,“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还是拍过去那个年代的电影,观众是不会满足的。”

苏润娟是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她创作的《两个人的芭蕾》获得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夏衍文学剧本奖,《今生欠你一个拥抱》获得第二十八届飞天奖、第二十五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苏润娟指出,中国农村现在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不断地融合,农村题材未来应该朝着城镇化的方向去创作,“三农”电影应该深挖农村的变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电影节的创办,呼唤着14亿人重新回头看农村,看农村的电影、看农村的父老乡亲、看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苏润娟说,“希望大家多多在网上点击中国农民电影节,多多地看网上农村题材的老电影、新电影。”

贴近农民生活 彰显现代价值

“新时代农村呼唤贴近农民生活的电影,通过农村题材电影推出更多具有民族史诗级叙事的优秀作品。”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农村电影院线分会会长李建军指出。

电影《大山的儿子》主创代表、制片人、北京伯乐聚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秀云说,“优秀的农村电影可以通过教育塑造群众的思想,引领新农村的发展进程。”

“从创作的角度讲,影视的社会化功能是很强的,其传达的价值观对观众的影响是很大的。”编剧、导演张帆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呼唤很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建设乡村。农村的人多了,观众看电影的需求就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多推出喜闻乐见的、传递真诚勤劳善良爱国的、兼具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优秀农村影片,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的农村电影,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农村电影,为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和创业中提供正能量。”

张帆希望,在电影的发行放映中,要多关注农村基层放映员群体,他们是连接电影和乡村的一个通道。农民电影节将促进农村电影更加繁荣起来,创作出能被农村青年和各个年龄段喜欢的电影,期待出现过去那种乡村万人空巷的观影场面。

坚守放映初心 照亮乡村夜空

乡村放映员是大山里的光影守望者,是田野中的文化传播人。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丹心可鉴的热忱,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农村群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观影体验。正是由于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坚守,我们乡村的静夜才得以被闪烁的银屏点亮。

“我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已32年,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电影公司上班,经历了电影从胶片放映时代到数字放映时代,见证了方城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历程。”南阳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方城工作站站长、方城电影放映服务中心主任芦海平讲述,自2008年开始数字电影放映以来,我们更是把国家文化惠民政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牢记心头、扛在肩上,按照每村每月不少于一场的放映要求,组织了30多支放映队伍,常年奔走在方城农村大地上,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食粮。

芦海平介绍,2022年以来,我们已在全县56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流动放映7180余场,惠及群众85.6万人次。在日常放映中,我们采取“菜单式”和“订单式”的放映服务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农村科普教育等精彩影片送到广大乡村,让农村夜晚变得“有声有色”。每次去农村放电影的时候,老百姓们高兴地说,放电影的来了。我们感到能为老百姓放映公益电影,为他们送去欢乐,是满满的自豪。

芦海平表示,将乘借此次全国农民电影节在方城举办的东风,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农村电影人不怕千辛万苦、不怕跋山涉水的敬业和吃苦精神,进一步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做细做实,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四川省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放映员陈益刚讲述,6年来,我为当地村民放映电影1700余场,观影群众8万余人次。作为宜宾市公益电影宣传员,除了放映农业适用技术科教影片和红色主旋律影片,还在放映前通过流动农家书屋,向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光影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每当晚上放映时,看到村民们聚精会神地享受着电影大餐,感到工作特别有意义。我们映三江院线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

“对于每场放映,我都会仔细地调试放映设备,让群众享受最佳的观影效果。我自己还购买了普光灯、伸缩杆,把大家观看电影的场景进行拍照,分享在全市放映员群里。在全市开展的放映质量双增评比中,我的达标率、覆盖分享率均为100%。在优秀图片评选活动中,我报送的图片多张被评为经典图片。”陈益刚讲述,“我还征求村民对影片的喜好和想法,并反馈订片需求,实现订单式选片。每年我还会开展互动徒徙的宣传活动,把党的精神、科技知识和电影文化送到负责放映区域的农家院坝。”

陈益刚表示,将继续植根三江大地,服务广袤农村,用电影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筑牢农村电影这块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我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主要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我的父亲干了一辈子电影放映工作。1997年我从部队退伍后,接过了父亲的传承,成了一名最基层的放映员。”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放映员张伟讲述,这20多年来,放映每一场电影,我时刻想着老百姓的观影感受,结合老百姓的需求,选择更好的片源,把党的声音送到观众中去、送到千家万户。

吉林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东丰放映服务站放映员姜广军讲述,我1983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下农村放映,就是六七岁的小孩都认识。每次放电影到村里,大家都高兴地说,哎,放电影的来了!我下乡放电影,就是人越多越激动。能把电影送到广大老百姓身边,让老百姓欢迎喜欢,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表彰最美放映员 启动征集短视频

2022年,由全国各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推荐,再由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筛选,报到“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组委会,最终推选出来自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甘肃、广东、湖南、吉林、河北、四川十个省份的十位最美乡村放映员。

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密宏,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农村电影院线分会会长李建军,为芦海平、陈益刚、张伟、姜广军4位“最美乡村放映员”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受到表彰而未到场的其他六位“最美乡村放映员”,由“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组委会通过线上的方式为他们颁奖。

电影节期间,芦海平、陈益刚、张伟、姜广军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放映员”代表,参加了“光影耀方城”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红毯仪式。芦海平、陈益刚还作为基层放映员代表,参加了“非凡十年 星光五载”牵手中国农民电影节人民视频5小时直播活动。

当天,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持人辛嘉宝宣布,从2022年11月6日起,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与人民网人民视频共同发起的“光影里的乡村中国”短视频征集计划正式启动,面向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主承办城市及全国其他乡村地区,征集风光印象、手艺匠心、美食好物、最美乡村放映员、乡村振兴成果记录等主题的短视频,倡议大家聚焦光影乡村,关注并下载人民视频APP注册,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发声。短视频征集中的“光影里的最美乡村放映员”,正是面向乡村放映员进行短视频征集,讲述放映员从业背后的故事,记录放映员日常工作的瞬间,用手中的镜头展现乡村放映员的最美风采。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