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开创人才培养“河南模式”,赋能河南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建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赵志雯

自主创新、振芯铸魂,令人澎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也对人才培养提出“高质快跑”的新要求。

2019年,河南率先抢抓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为河南省自主创新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除适配认证、产业孵化、标准制定外,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还有一项重要责任——人才培养。

3年过去,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成绩单比预想得更加夺目:在河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它与25所高校合作落地鲲鹏产业学院,受益学子1万余人;通过中原鲲鹏训练营、黄河鲲鹏开发者大赛等生态活动培养社会专业技术应用人才超1万人。形成“鲲鹏产业学院+社会生态活动”多元人才培养的“河南模式”,旨在为河南乃至全国自主创新应用体系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才活水”。

25所高校开设鲲鹏产业学院,受益学生1万余人

“专业对口、快速就业,我是一个幸运的‘打工人’。” 张嘉龙说,他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张嘉龙,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鲲鹏产业学院,2022年3月,通过学校组织的春季招聘会成功入职华瑞指数云(河南)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专注于使用自主创新技术,提供面向混合多云时代的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

“感谢鲲鹏产业学院,让我的个人理想可以融入国家发展,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升华’了。”张嘉龙笑着说。

“当时选择进入鲲鹏产业学院,一方面是兴趣所致,另一方面是本能的热血和责任在驱动。”张嘉龙说,在他的理解中,鲲鹏产业学院是要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达成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作为年轻人,他不愿“缺席”这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革命。同时,他也相信,这一赛道风口强劲,潜力巨大。

就业、深造,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成果的“一体两翼”。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于俊洋介绍,该校2019级鲲鹏产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班共有50名左右学生,保研985高校的就有十几个。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大学只是一个缩影。目前,我省共有25所高校开设鲲鹏产业学院,3年来,受益学生1万余人。

两大优势:多元深度协同、全链条闭环

鲲鹏产业学院、河南、高校,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关于“数字经济强省”的故事。

2019年 9月25日,数字经济峰会暨河南智能产业生态建设国际交流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会上发布了华为与河南合作打造鲲鹏生态的情况,随后,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河南鲲鹏产业联盟宣布正式成立。

同年12月,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以豫信电子科技集团为主体,联合郑州、许昌、新乡按照“1+3”架构组建实体公司,推进河南自主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和实现华为鲲鹏计算产业战略布局,其中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负责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运营管理。

为全面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各高校共建鲲鹏产业学院,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在河南落地生根。双方合作涵盖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内容。同时,增加鲲鹏生态的知识体系内容,拓宽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多元深度协同、全链条闭环,是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河南省高等学校鲲鹏软件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车战斌说。

首先,政府深度参与。因此前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自主创新产业仅靠市场需求驱动很难快速发展,需要政校企全面协同。河南省政府统筹规划与管理,通过政策与财政支持、组织协调、资格审核与建设考核等,确保了鲲鹏产业学院的高起点、高质量、有序高效建设。此外,河南省教育厅也发布了多个文件给予支持。

其次,校企深度融合。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协调华为公司调动生态企业资源,到高校开展企业宣讲,促进高校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向高校导入生态企业岗位需求,通过鲲鹏产业学院官网平台,定期发布生态企业招聘信息;举办大型人才双选及交流会,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的全方位精准对接。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举措避免了政校企合作中政府参与度低、校企合作融合度低、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不精准等问题,构建了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校企等多元深度协同、全链条闭环的创新型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产学研”成果显现,本土育人生态初成

三年布局,育人生态规模初现,鲲鹏产业学院的“产学研”成果斐然。

第一,连接校企沟通,实现人才精准匹配。比如,仅2020年首届鲲鹏人才双选会,就联合国内70余家鲲鹏生态龙头企业,为鲲鹏产业学院2000余名学生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促成人才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第二,推动各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为代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平顶山学院、中原工学院为代表,结合特定应用场景针对专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自主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分层次、特色化鲲鹏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实现了自主创新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各高校采用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数十个自主创新科研合作平台,孵化研究性课题30余项。

由河南大学、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基于鲲鹏平台的国产操作系统研究与示范》课题,获批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各高校在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专利5项,软著8项。其中,中原工学院融媒体技术中心研发的河南广电数据中心、智能融媒体SaaS平台等软件的推广应用,受理专利2项,产值2000余万元。河南大学重点研究基于鲲鹏计算架构的算力使用效率提升方案,研制了与鲲鹏算力配套的智能网卡,每年形成基于鲲鹏的软件产值1000余万元。

第四,政府、自主创新产业链企业高度融入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共同投入共同受益的多赢局面。各方共投入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资金超过1.6亿元,3000余家企业深度参与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国产鲲鹏生态体系融入超50个行业领域。河南省在政府参与度、政策数量以及政策支持度上都处于国内领先,有力地支撑了河南自主创新应用体系建设的人才需求。

训练营、开发者大赛……培养社会专业技术应用人才1万余人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举办中原鲲鹏训练营、鲲鹏技术沙龙、黄河鲲鹏开发者大赛等众多生态活动,赋能社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产业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训练营的学习内容接地气、很实用、很前沿,对我以及团队的成长很有帮助。”郑州祺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杜宇飞说。

郑州祺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慧运维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华为云鲲鹏凌云伙伴、华为云沃土云创计划伙伴。

2019年,该企业与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合作,组织员工参加“鲲鹏训练营”4场次,累积培训鲲鹏适配人才46人,考取鲲鹏开发者HCIA认证2人,鲲鹏开发者HCIP认证3人,华为云微认证(鲲鹏技能、软件迁移)12人,产品获取鲲鹏技术认证8项。同时,该企业还获得黄河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大企业赛道一等奖、黄河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2年数字政府赛道三等奖。

据统计,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持续开展鲲鹏生态活动30余场,已培养社会专业技术应用人才1万余人。

“技术突破是关键,人才培养是基石。在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将继续以‘自主创新’强国之路为指引,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自主创新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主力军’,助力中原数字经济‘弯道超车’、加速发展。”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宏广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将积极发挥自主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助推器”的作用,打造河南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的人才“蓄水池”,赋能自主创新产业蓬勃发展。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