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新发现|北阳平遗址考古发现,证明仰韶中期房屋建造已趋模式化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遗址航拍图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内5000多年前仰韶晚期的房屋基址,让不少游客浮想联翩。实际上,在更早的仰韶中期,房屋建造已经趋于模式化和成熟化了。1月5日,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北阳平遗址去年考古发现被公布,发现的炭化木构件,为史前建筑研究提供了难得资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北阳平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约20公里的阳平镇北阳平村西的阳平小塬之上,现存面积约72万平方米。灵宝铸鼎原联合考古队2022年继续在北阳平遗址北部及中南部发掘,取得发现仰韶文化房址7座、壕沟2条等较重要收获。
火塘
房址中F5为大型圆角方形半地穴式,现存面积172、房内面积约150平方米;复原面积近250、房内面积约200平方米,是该遗址现已发现的最大房址,房内两处用火设施,一为室内门口的较大火塘,另一在房内东部偏南,居住面涂朱。
解剖壕沟中G1宽近15、深约9米。G2宽13.6、深6.85米,沟内堆积共15层,壁较陡直,有较好防御能力,其下部堆积年代为仰韶中期偏早阶段。
地面磨石
该遗址已发掘的仰韶中期房址跨遗址北部和中南部,分深穴和半地穴式两种,有大、中、小不同规模。其中半地穴式房址与周边西坡、下河、庙底沟、桃园遗址同类房址综合来看,其结构、建造方式、建筑材料等基本一致,这表明仰韶中期房屋建造已趋于模式化和成熟化。尤其是F2炭化木构件的发现,为史前建筑研究提供了难得资料。
深穴式房址
在大的聚落布局上,遗址偏南部勘探发现了3条东西向壕沟,其中已解剖的G1、G2年代基本一致,很可能仰韶中期聚落南部有二重或三重环壕。这初步显示北阳平较之西坡聚落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但最南部壕沟尚未解剖,其年代以及所反映的聚落范围、防御措施等有待确定。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