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新发现|见证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苏羊遗址有最新考古发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F4及其周围房址布局形态图

1月5日上午,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发布了多项苏羊遗址考古发现,遗址外壕沟东侧发现一处成人墓地,墓地面积较大,墓葬数量较多,且时代处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这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

彩陶盆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下村两自然村内,地理坐标东经111°46′10″,北纬34°23′26″,高程310-345米,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坐落于洛河南岸的二级、三级阶地上,北临洛河,南望熊耳山,面积约 60 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厚达5米左右。

白衣黑彩陶钵

2022年,考古人员继续对苏羊遗址展开了系统调查和勘探,在遗址外壕沟东侧发现一处成人墓地,墓葬分布较为密集,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大都是东西向,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此次发现的墓地面积较大,墓葬数量较多,且时代处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这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

玉璧

根据了解,2022年共计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新发现一些较为典型仰韶早期遗存(东庄类型),这在之前的调查发掘中是未曾发现的,同时还出土少量大溪文化因素的遗物。

人骨坑

仰韶早期遗存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对遗址内涵和文化序列的认识,也进一步扩展了遗址的年代上限。通过发掘清理出一大批房址、墓葬、瓮棺葬、灰坑等重要遗迹现象,还清理出一处多人二次埋葬坑,性质极为特殊。

现场文物保护大棚

出土大量遗物,收集小件1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其中不乏玉璧、完整彩陶盆等珍贵文物。从现存遗物来看,苏羊遗址存续时间从仰韶早期一直到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岭、红山、大汶口等诸多文化因素。

碳化植物遗存

上述考古发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样本。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黄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