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新发现|鹤壁辛村遗址发现一组西周晚期卫侯墓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卫侯墓周围发掘主要遗迹分布图

卫国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从西周一直到秦朝。那么,西周时期的卫侯,死后是怎样安葬的?1月6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召开,鹤壁辛村遗址有最新的考古成果。

蛤蜊摆的牛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辛村遗址2022年度工作延续历年来的主动性发掘项目,以探索聚落布局为中心展开,在勘探基础上组织实施的。

发掘地点位于辛村村东,清理出一片周代居址,以地穴式房址为主,近三十座,房址附近多有圆形窖藏坑、另外清理出一座圆形夯土台仓储建筑,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陶窑;发掘区东南部发现有多处祭祀牛坑、骨料废气坑,西南部发现有陶范坑及烘范坑各1座。墓葬散落于整个发掘区,时代集中于西周早中期。东周时期,一条横贯发掘区北部东西向人工水渠。

陶窑(俯视图)

2022年度考古发掘地点位于传统辛村墓地核心区,周围发现有西周晚期的一组卫侯墓。发掘表明西周早中期辛村遗址已有了明显的布局意识,以居住为主,偶有铸铜、制骨等手工业生产活动。

陶窑操作间的鹿角与牛角

随着历代卫侯墓由村内不断向外拓展,早期的规划已无法满足卫侯埋葬用地需求,进入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该区域已变更为卫侯墓地,居民点遭到废弃。春秋早期,辛村遗址遭到一次大规模破坏,但遗址仍有人迹,已出现了人工水渠。

烟囱

本次发掘的地穴式房屋,其使用者属于辛村遗址内中下层民众,极有可能与西北一带周人相关。十分规整的窖藏坑、较深的地穴式房址,是辛村遗址范围内首次揭露的功能较为完整的一处居民点,对探讨辛村遗址内居民构成、中下层民众建筑结构提供了考古学材料。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黄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