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新发现|汉桓帝陵园发现钟虡(jù),为陵园内礼制建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22年及以前历年发掘区)白草坡遗迹分布图

有说法称,东汉亡于桓灵二帝。那么,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好的汉桓帝的陵墓是怎样的?1月6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会上,洛阳市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公布。

“钟虡”建筑单元(上北下南)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白草坡东汉陵园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属于洛南东汉帝陵的组成部分,位于洛南陵区核心区域的北端。陵园遗址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除帝陵封土和地宫外,陵园内还分布着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陵寝建筑。

2022年石殿东南角(上北下南)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于2006—2007年配合郑西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发现,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发掘。2017年陵园遗址发掘工作重启并持续至今,先后揭露内陵园北门址、东门址,以及“园寺吏舍”和“钟虡”建筑单元局部。

卷云纹瓦当

根据出土的卷云纹瓦当和“光和三年造”纪年石器,初步判定陵园始建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以及陵园的整体布局,推测该陵园主人为东汉桓帝刘志。

石刻残件 (兽形)

2022年度主要发掘区分两部分。一方面对“钟虡”单元进行了补充发掘,该建筑单元已完整揭露,布局较为清晰。“钟虡”位于封土和“石殿”的东南侧,由一处台基式建筑、一处房屋建筑和两列四排方形磉墩组成。

石刻残件(草叶纹)

台基式建筑呈南北向长方形,夯土台基内部发现南北排列的大型石柱础,柱础边长0.9米,距现存台基顶部约2.2米,故推测该建筑为悬挂大型乐钟所设,应为陵园内的礼制建筑——“钟虡”。

石刻残件

另外还对“石殿”进行了局部发掘。根据勘探结果,“石殿”为一处边长约80米的方形高台式建筑。2022年度主要揭露“石殿”的东南角,发现散水、门址、夯土、道路等遗迹。在石殿东侧发现一条东西向道路,与内陵园东门址内道路对应,应为内陵园向东通往外陵园的主干道。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黄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