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新发现|北朝墓葬内刻画孝子烈女故事,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图像资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洛阳朱仓北朝围屏石棺床墓地平面图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当时的鲜卑族是如何一步步被汉化的?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反映在墓葬里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1月6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召开,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地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M260围屏石棺床及随葬器物
2022年9月-11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进行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由3座墓葬组成的北朝时期的家族墓地。
M260后壁东侧石屏风
墓地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朱仓村东北部,东汉帝陵陵区范围内,3座墓葬墓道均为南向,整体呈“品”字形排列,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共发现2套围屏石棺床,同时还有完整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三座墓葬的年代初步推测为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
M260西侧石刻子母阙及陶武士俑
M260的围屏石棺床图像为减地浅浮雕,由4块石屏风,1对石刻子母阙组成。每块石屏风各有3幅图像,共计12幅,局部涂朱贴金。除1幅似为男性墓主人外,其余内容为“郭巨埋儿” “老莱子戏彩娱亲” “秋胡戏妻” “临深履薄”的孝子、列女、高士故事及描述墓主出行仪仗的图像。棺床外侧共计11幅图像,内容为畏兽等怪异神兽图像,足部图像有3幅,两侧为狮子,中间为兽面。
M262围屏石棺床
M262围屏石棺床结构同M260,但未配石刻子母阙。石屏风未见墓主人图像,内容为“董永七仙女”、“郭巨埋儿”、“孝孙原榖”、“伯俞泣杖”孝子故事,及侍女持帐出行画面,床框外侧与足部尚未清理,内容不明。
M262西侧石围屏
M261未发现有围屏石棺床,但甬道内出土部分石棺头挡残块,经初步清理图像有神人、门吏、畏兽等,局部涂朱贴金,推测该墓应该使用石棺作为葬具。
.M261随葬器物
此次发现的3座墓葬使用葬具及随葬器物反映了孝文帝迁洛以后汉化的强烈影响以及鲜卑本民族的自身特征,为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实物资料。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