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要让河南职业教育高地上多起高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岚

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河南省政协委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保平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河南职业教育高地上起高峰”的提案。

据周保平讲,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也是职教大省,共有职业院校520多所,在校生268万人,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努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体系日益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我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在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保平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2021年,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我省成为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之一。近年来,河南始终将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

“但是,我省职业教育高地还不够宽,高峰还不够多,在56所全国‘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中,河南只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所(A档,全国前十)。”周保平认为,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我省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投入力度仍与日趋增长的办学规模不匹配。按照我国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我省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的学校不足两成,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等建设经费仍有极大缺口,亟需加大建设经费投入。二是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待优化和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教融汇是新方向。目前我省已组建了20个独具职业教育特色的骨干职教集团,但是支持职教集团运行的政策还不详细、不具体,执行有困难,职教集团尚未全面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三是产教融合不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缺少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配套措施,企业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企业、参与生产的政策依据不具体,产教融合实施有困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人才需求信息沟通不畅,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与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周保平建议,要切实加大投入,建好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到2025年,我省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不低于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本科在校生将达16万人。目前,我省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民办),在校生不足万人。基于河南人口大省、生源大省、职教大省的地位,建议我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育人能力。在此基础上,聚焦高峰加大投入力度,以“十四五”院校设置为契机,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基础,建好一批公办职业本科学校,建好河南职业教育高地上的高峰,建成河南职教品牌,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要推动制度创新,引导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立足河南、兼顾周边、放眼全国,加大投入支持一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推进河南省骨干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进一步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拥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河南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双元”育人政策落实落地。周保平说,我省现有高职院校99所,在校生138万人,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布局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建议我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明确具体实施举措,推动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发挥行业产业优势,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打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切实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全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工程”贡献高职力量。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