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验、谈发展,2023年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他们交流了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分享、交流、梳理、展望。

筑牢校园疫情安全防护屏障、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助推一流大学建设 ……2月9日,2023年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其中一个环节是会议交流,部分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代表分享经验、交流做法、展望未来。

整个交流环节干货满满、信息密集,一起听听他们说了啥!

郑州市教育局:筑牢校园疫情安全防护屏障的“三个一”密码

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会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分享了在筑牢校园疫情安全防护屏障的做法,其中,她说到的“三个一”令人印象深刻。

强化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调度。

王丽娟提到,首先,健全指挥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在市防指架构内组建以分管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委局为成员的教育专班,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联防、师生联合、家校联手”的四级防控体系。其次,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一校一院”机制,3636 所学校对接 278 所医院,开辟应急处置绿色通道,2022 年底分 50 批次转运 13 所学校 726 名确诊病例、3381 名密接人员。此外,细化防控措施。及时出台“1+6+3+N”疫情防控方案,指导“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细化,确保校园防控制度化、科学化、精准化。

严格政策标准,“一个圆”闭环管理校园管理闭环。

第一,校园管理闭环。紧盯重点场所、环节、人员,完善“学校、班级、师生、家长”四级网格,实行小网格、小单元管理。

第二,数据管理闭环。建立健康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时时监测、时时预警,详尽了解 445 万名师生员工健康状况、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情况。在去年最吃劲阶段,及时精确掌握了 41.6 万名离校返乡学生情况,确保安全有序。

第三,责任管理闭环。成立 10 个督导组,采用“分管分包”“重点包保”和“前出指挥”等方式,开展督导指导帮带,压实“四方责任”。帮助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等驻郑高校妥善解决学生在校就餐问题,以及 29 所驻郑高校防疫物资短缺问题。

关爱师生成长,“一堂课”教育引导。

一是开辟空中课堂。通过“学在郑州”“基础教育服务”等平台开设空中课堂,提供全学段 1 万余节视频课、2 万余条教育资源,1000 余名名师参与在线答疑,确保“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二是上好开学第一课。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开学有利时机,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三是实施关爱行动。持续关注师生身心健康,通过“守护行动”,有效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洛阳市教育局:四个“超常规”,锚定高质量

“超常规思维、 超常规举措、超常规投入、超常规力度。”洛阳市教育局局长于晓峰在谈到2022年的工作时提到了“四个超常规”。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其中,洛阳的许多做法非常创新且卓有成效。

统筹布局补短板方面。针对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不足、高中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转变以往依靠征迁腾退土地建学校的路径依赖,通过实施高中外迁和梯次补位办学,既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又快速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难题。

去年8 月,投资 30 余亿元的第一批 7 所现代化高中学校集中开工,目前已主体封顶,计划今年 8 月交付使用。高中外迁后腾出校园将全部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相当于在中心城区增加约 800 亩教育用地,新增约 2 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同时,积极谋划第二批高中外迁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

改革驱动增活力方面,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全域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全市 15 个县区的 1454 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完成改革任务,6 万余名教师竞聘上岗,调整编制 3203 个,中小学编制调整、岗位设置、工资福利发放等事项均由教育部门自主审批管理。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设定四级九档校长单独成长序列,推动校长由“任用制”向“选聘制”转变,打通校长专业化职业化成长通道。全市 15 个县区的 1025 名校长取得校长职级认定,发放职级薪酬 4000 余万元。

深化集团化办学改方面,强化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全市共组建义务教育集团 109 个,参与学校 388 所,覆盖率达 44%,7个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等。

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洛阳市同样亮眼。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由 484 家压减至 84 家,全部实现“选、购、消、退”全流程监管;实施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行动,从“5+2”扩展到双休日、寒暑假,为全市70多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全流程、菜单式服务,实现服务课程、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全覆盖。

卢氏县教育体育局 :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卢氏县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如何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卢氏县教体局局长雷张涛当天分享的主要话题。

首先,加大投入、坚实支撑。近年来,先后融资 10 亿余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60 所;积极推进“两房”建设,累计建成教师周转房 1100 余套,率先在三门峡市实现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全覆盖,同时高标准建设 740 套农村教师住房,确保教师安心从教;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安排 1700 余万元资金,用于提升寄宿制学校服务保障能力。

卢氏县还稳妥推进“两集中”。一是撤销中心校。2021年暑期,在全省率先撤销 19 个乡镇中心学校,将 116 名乡镇教育管理人员分流到教学一线,实现了管理、编制、经费、师资“四个下沉”;二是撤并教学点。截至 2021 年 9 月,全县农村教学点由 237个减少到 32 个。

此外,该县在增加学位,全力消除大班额方面也卓有成效。比如,坚持改建扩建并重, 抓好现有小学扩容提质,同时通过个别学校学段调整,新增小学学位 3800 余个;在全省最大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育贤中学,新增学位 2000 余个;利用县内两所高中剩余资源,组建初中2 所,新增学位 1400 个。

郑州大学:建设创新高地,助推学科高峰与一流大学建设

2017年,国家布局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国家明确郑州大学化学、材料、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郑州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正式起航。郑大怎么干?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刘炯天给出答案:建设五大高地,助推学科高峰。

建设河南科学中心与高地,推动基础学科建设。推进“中原之光”、智能传感重大平台建设,推进关键金属与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建设,布局物理、化学、考古等基础学科全国与省部级实验室建设。

建设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我省制造业,包括农产品加工的优势与格局,借助省实验室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推进材料制造+装备制造的河南现代制造特色,建成“1+9”实验室体系架构与运行机制,形成集中度高、存量提升加基础研究的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以材料主导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布局生命科学创新港(高地),发展学科特色与竞争优势。基于我省长期比较优势,着眼生命科学未来发展,前瞻30年谋划,形成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医学和农学为支撑的创新体系,支撑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并致力于形成长期发展优势。

植根河南文化沃土,打造考古与文化学科高峰。建立国家级考古实验室,推进龙门学、中华根系、古文字工程等重大项目研究,阐释黄河文化的“根”与“魂”特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流考古学科。

强化开放发展,建设人才培养与汇聚高地。办好最大规模的本科教育,为河南人民提供最大民生支持;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切实提高质量,为河南现代化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大学的开放以人才汇聚为标志,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站位开放制高点,成就区域开放标志与人才汇聚品牌。

河南大学: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深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在深入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抓住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关键,以此作为重要突破口推进综合改革。”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就此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精准发力,科学优化人才政策,构建立体式人才引育体系。2022 年,学校引育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12 人,聘任各类特聘教授 64 人,招收博士后 396 人,人才引育量质齐升,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是扎根中原,坚持战略需求导向,搭建人才事业发展平台。聚焦国家重大科学问题、重大需求和重大技术创新,加强建制化的科研,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实行新的举国体制。构建“1+4+N” 一流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建设梯队,持续加大一流学科建设力度。

三是协同推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比如,河南大学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思想观念解放,深入实施PI 制,赋予人才科研选题、项目组织、技术路线决定权和高度的资源调配权,增强科研团队自主性,提升科研效率,激发工作热情等。

洛阳理工学院:围绕“四个聚焦”抓党建,实现“四个提升”促发展

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校之重者、民之盼者……回顾2022年工作,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陈岩谈了“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国之大者”,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执行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发展的嘱托和牵挂,打造“党建强基”工程,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灵魂融入血脉。

二是聚焦“省之要者”,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融入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引领”工程,建强应用型大学,获批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应用型高校并在全省示范校考评中位列第一。

三是聚焦“校之重者”,提升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育人凝聚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造“五育并举”工程,构建大思政格局,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办学治校的立身之本。

四是聚焦“民之盼者”,提升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创业战斗力。打造“改革活校”工程,把改革作为事业发展的实招硬招,激发干事活力。推进以书院制为重点的三全育人改革。把书院制作为三全育人纵深发展的“突破点”,致实书院引领力持续发挥,获批省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等。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聚力“双高”建设 为打造创新发展高地贡献职教力量

“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委军民融合办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扣高质 量发展主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在建设工科优势突出、军工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新征程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温道军说。

聚焦双高建设,塑造发展新优势。取得国家、省级成果 300 多项,打造了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机电一体 化技术等 8 个高水平专业群,在教育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

价中获得“优秀”,迈入了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

聚焦内涵建设,迈向发展新高度。坚持党建领航、思政铸魂,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开展“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质量提升活动,建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 个、“省级样板党支部”2 个等。

聚焦产教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对标我省“十大战略”和军工行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适应性。牵头组建河南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 98 家,积极探索实体化运作。牵头建设的河南军工职教集团,与 102 家军工单位和 350 家优质企业深入合作,共建产业学院 8 个。

聚焦创新发展,构建服务新格局。打造“军工培训、政府培训、专项培训、教育培训和社区培训”五位一体培训体系,2022年开展技能培训 25 万人次、推动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5 万人,高质量完成“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年度建设任务等。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推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三位一体”深度融合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以食品工业为背景设置专业的高职院校,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近年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成果转化引领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办学模式,为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詹跃勇介绍了学校的主要做法。

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教育链。紧紧围绕漯河 2000 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和河南万亿级食 品产业设置了食品智能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等食品类专业 25 个, 占专业总数的 71%,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食品类专业门类较全、规模最大。建校以来,为社会培 养了近 10 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熟悉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 位,成为推动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生力军。

以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为平台打造科技链。学校在区域食品产业集群调研基础上,协同江南大学、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以及省内 8 所本科院校和漯河市 12 家 骨干食品企业,多方共筑“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有功能食品、新型食品、分析测试、营养健康、企业协同创新、食品产业大数据等6个研发中心,汇聚行业拔尖人才 67· Q2人,组建研 发创新团队 12 个,建成中试生产线 21 条,成果转化基地 3 个,建成豫中南最大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开展检测项目 4000 多项,成为省政府首批命名的 8 个中试基地之一。

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导向打造人才链。学校通过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漯河 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以及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在人才培养、 高水平专业群、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功能食品、健康食品、特医食品等领域汇聚了一批国家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引进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罗红霞和“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金新富、张春晖、张德权。此外,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学校副高以上专任教师158 人,能够真正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70%以上。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