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馆开馆背后,黄河交通学院创新育人亮点纷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岩 通讯员 范文新

作为黄河交通学院传承黄河文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被誉为黄河文化新地标、中原文化展示新阵地的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揭牌及开馆仪式日前在该校隆重举行。

历时3年,投入800万元,黄河文化馆结合人工智能、云平台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全面介绍了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黄河治理的成就和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该馆共设置七个主题展厅,从多视角、多层面构建黄河文化学习、传播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文化育人、学科建设及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坐落于“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黄河交通学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的育人效能。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人文意蕴和精神内涵,推进黄河文化走进校园,融入课堂。致力于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研究和文化服务,构建了“文化育人”的黄河文化传承新范式。

揭牌仪式现场

传承,建设文化育人新平台

大学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青年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立足于地域优势特色,黄河交通学院深挖黄河文化底蕴,打造了黄河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黄河文化馆、黄河讲坛、黄河泥埙艺术学院、太极拳学院五大平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高校育人的优质水土,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关注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2020年,学校将建设黄河文化馆正式提上工作日程,经历多次论证,形成了文化馆现在的模样”,黄河文化馆馆长申华岑说。

学校5千余名师生先后进入文化馆感受立根铸魂的黄河文化力量。“甲骨识字游戏”“人民胜利渠闸口启闭”“趣味剪纸艺术”,多媒体布展呈现与智能互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秦广渡口、“束水攻沙”“黄土地上收获忙”等沉浸式场景展示着黄河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快速拉近师生们与黄河人文精神的距离。

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黄河文化馆借助VR多媒体展示和声光电技术,以黄河文化串起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建设展示黄河流域文明更迭兴替的历史展厅,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的交通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和黄河泥埙展厅,讲述黄河故事的农耕展厅、非遗展厅和水利展厅等七个各具特色的展厅,打造数字化、立体化特色文化育人阵地,在一方一寸间渗透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及黄河流域先民们的伟大智慧,以平台助力文化传播与发展,以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新氛围。

黄河交通学院师生在参观黄河文化馆

融合,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

依托五大平台,黄河交通学院努力践行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课程思政、文艺体社团、校园氛围营造的“四个融合”。推进课堂的文化融入与吸收,将以治黄文化、覃怀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为特色的武陟黄河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特色、学科课程设计及实践实训中去,开设黄河文化、传统文化相关课程22门。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注重理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跨学科教育。充分利用理学中的生态文明、地理信息,教育学中的太极拳文化、艺术学中的黄河泥埙文化等,将其与历史学、文学、哲学相融合,运用于学校的文化育人过程中。

“四个融合”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一线教师为桥梁,以课堂、社团为平台,做好从学校到学院,再到课堂,直面学生;从校园到社团,再到学生,直面学生多层次的育人实践。通过组织相通、活动联通,将符合学生素质培养、专业成长的优秀思想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开办“黄河讲坛”思政品牌栏目,举办黄河文化专题展演、黄河书画展、“讲好黄河故事”微视频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黄河文化宣传教育浓郁氛围。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寒暑假三下乡等活动,对接地方黄河流域保护与传承,开展“沿黄调研”“助力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实现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多元融合。

创新,展现文化育人新成果

学校不断推动黄河文化育人成效成果转化,在理论研究、思想引领、专业成长、文化实践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揭牌仪式现场

以研究引导文化普及与推广,以实践教学推动文化理论创新。通过文化顾问团队、传统文化导师团队和专业文化导师团队,发挥“高校专家+民间艺人”的文化智力资源,联合河南省社科联、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单位产出《河南黄河文化地标》《中原学概论》《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等理论成果,同时又将这些文化理论通过学校一线教师及文化传承人走进课堂,推动文化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实践创新如“源头活水”般良性互动与循环。

“每一次课堂教学和带领学校黄河泥埙艺术演奏乐团表演,不仅是黄河泥埙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到黄河泥埙的发扬还有无限空间,还需要深层次延伸,推动我在黄河泥埙的传承和创新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代表性传承人、黄河交通学院特聘教授王建说到。

随着校园文化的不断浸润和熏陶,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黄河文化的扩展与创作,并将其融入到作业设计、竞争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去。

“将黄河文化、校园文化、党政建设等方面进行融合创作,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增强黄河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学校向日葵工作室负责人齐艺博表示,作为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团队将黄河、交通等元素融入文创设计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希望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该团队以手绘作品为核心,目前已设计出书签、手提袋、文具、伴手礼等融合黄河文化的众多产品,凸显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和文化自信。

通过竞赛活动推进文化育人实践,如黄河泥埙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礼赞母亲河,喜迎二十大”书画征集活动等,产出一系列优秀文化作品。学校学子刘梦瑶《讲好黄河故事唱响青春之歌》被选送河南电视台《非凡十年青年说》栏目,更是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黄河文化的热潮,吸引更多的学生成为黄河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表示,作为传承黄河文化的新名片、新地标、新阵地,学校黄河文化馆将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学校也将继续深入实施“十大育人”体系,强化内涵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焦济运营中心审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