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王跃文:我想写出中国人的样子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我想写出中国人的样子,包括他们的神貌、精神、气象、性格。”

当代作家王跃文的一部《家山》,被称作“微缩的故乡原风景”,作家的创作被他的故乡滋养起来,成为其作品的底色。

4月1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3当代文学论坛暨颁奖盛典在郑州举行,来河南参加这场文学盛典的王跃文接受了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的采访。

王跃文说,乡村中国是最大意义上的中国,这是由其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和几千年深厚的文化根脉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了乡村就写好了最大意义上的中国和中国人。

“很多到了城里的人,其精神原乡仍在乡村。”他说,大多中国人都有出走和回归的过程,不管是肉身或灵魂。也许,这同中国人家和家乡的观念根深蒂固有关。中国人讲血缘,讲亲情,这些情感因素最终都落实到对家和家乡的眷恋。

王跃文从小在乡野间长大,“故乡塑造了我性格中最基础的部分,特别是打量这个世界的眼睛最早是故乡给我的。我很感恩故乡,它让我始终能用最本真和质朴的方式同世界打交道。”

这一切都进入《家山》中,成为他“乡土写作”的宝贵经验。

《家山》是一部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二十余年波澜起伏的地方史志。抽壮丁、大洪水、征赋纳税、生老病死,桩桩件件演绎一方乡土的民风民情。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中国若干家庭和几代人的命运,塑造了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干部、旧式官吏、乡村知识分子、乡村贤达、乡村妇女等众多人物形象,对中国乡村新旧交替之际社会形态、经济关系、伦理秩序、生活方式、风物风情等景象及其嬗变作了细致描述。

提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王跃文提及是由于二十多年前翻阅王氏族谱。族谱记载,1949年,为抗击聚众抢劫的土匪,村里一批热血青年组建保乡护民自卫武装,村民捐钱捐谷,筹集枪支弹药。这支自卫队后来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为解放溆浦县立下功勋。

这些参加“湘西纵队”的人,按辈份都是王跃文的祖父辈、伯父辈,他们在王跃文小时的记忆里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

“当我意识到他们都是英雄的时候,他们却皆已不在人世。我心里生发出一种作家的职业自责,觉得应该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这部小说的创作激活了王跃文全部的乡土记忆,包括乡村历史记忆、家族血缘记忆、自然人文记忆和文化审美记忆。他开始着手收集研究那个年代中国各地乡村的多种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史、土地租赋史、革命斗争史,又联想自小听奶奶、父母及村上老人讲过的许多旧事,小说的格局就更加开阔了。“我想写出一部具有史诗性、史志性的小说,不仅仅是‘湘西纵队’的故事,不仅仅是我族上的故事,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的故事,而是能够反映发生在中国乡村的整整一个时代的人间故事。”

小说中,许多用词都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土话乡音,乡间烟火气息跃然纸上。王跃文说,据读者反馈,《家山》阅读不因方言俚语有任何障碍。

提到《家山》的销售情况时,王跃文透露,有出版社介绍,如今图书的消费场景发生变化,大部分图书线上销售占到85%,实体书店只占到15%。但《家山》在实体书店销售仍在三分之一左右。“我有大量支持我三十多年的老读者,他们仍是爱逛书店的人。我并不觉得读书人越来越少,《家山》的销售势头就很好。”

王跃文说,图书盗版是很不好的事情,但也是对好作品的另类“奖赏”,《家山》出版不到一个月盗版就出来了。最近,出版社在某地查获了一个储藏大量《家山》盗版的仓库。

扫码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