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铁块磨成镜!全国材料类专业顶级大赛,河南仨大学生拿了团体一等奖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20分钟,铁块变“镜子”!这可不是魔术,而是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的“绝活儿”。

近日,“徕卡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闭幕,该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材料类专业影响力最大、制度最健全、覆盖面最广的比赛。

经过角逐,全国共有24所高校获得团体一等奖,我省三所高校入围,其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成绩最靠前,全国第三。

金属变“镜子”,了解材料有了“钥匙”

“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整体成绩还算满意的,我们会再接再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材料学院大二学生王智坤说。

在“徕卡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他和同学院的李世伟、刘宇欣,共同摘得了团体一等奖。同时,王智坤还获得了个人一等奖,其他两名同学获得个人二等奖。

所谓金相技能,指的是通过磨制、抛光、浸蚀等程序对一块金属材料样品进行处理,使其特有的显微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出来。

“每种金属材料都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材料的多种性能和不同应用场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材料学院材料工程实验中心主任、大赛教练张新房老师介绍,金相技能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了解材料的一把钥匙。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提高大学生金相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静心专注的“工匠精神”。12年来,该赛事已成为材料类专业影响力最大、制度最健全、覆盖面最广的比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的56个竞赛项目之一。

资料图:金属样品处理前后对比图,左一为处理后

资料图:处理后的金属表面犹如一面镜子

比赛中,学生要30分钟内把一个粗糙的金属表面,做成没有缺陷或缺陷很少的、像镜子一样的光亮表面,对选手的技能及心态都是极大的考验。

据悉,本届大赛参赛的高校数达到507所,共有8361名正式选手,最终有493所高校的1431选手进入决赛。

评委用100倍、500倍显微镜“双检”,瑕疵无处遁形

“评委主要通过三个维度去评判,操作规范、样品表面质量、金相图像质量。”张新房介绍。

操作规范,主要是看选手整个操作流程和细节是否符合规范;样品表面质量,样品表面是否平整,有无明显划痕;金相图像质量,样品呈现出的微观组织是否真实正确,划痕、污渍等情况如何。

张新房提到,在评定金相图像质量环节,评委会分别使用100倍和500倍显微镜观察,磨制、抛光时产生的划痕、污渍“无处遁形”。

据了解,每届比赛都要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从20钢、工业纯铁和球墨铸铁三种样品中抽出两种作为决赛样品,本届决赛抽中的是20钢、工业纯铁,每个选手都要完成两个样品的制备。

“其实我对球墨铸铁的制备是最不擅长的,训练中几乎一半时间都花在它身上,成果还不错,最后却没‘考’,多少有点遗憾。”王智坤笑着说。

“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比赛要求30分钟完成,但在赛场上,他们在20分钟之内就完成了。”张新房说。

暑假提前回到学校训练,指甲都磨秃了

“这三个孩子是从100个学生里面选拔出来的,他们非常优秀,也非常刻苦。”张新房说。

王智坤、李世伟、刘宇欣都不是郑州人,王智坤的老家最远,在江西上饶。但是,为了准备决赛,三人在7月中旬就来到学校,每天早上8:30开始训练,晚上训练到夜里9点。

“赛制要求是30分钟完成样品制备,但赛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训练时我对他们的要求是15分钟。”张新房说,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三个学生每天都要磨大量的样品,李世伟的指甲都磨秃了,手上还长了好几个茧子。

王智坤说,训练过程中,他和两个小伙伴儿经常互相帮助,共克难关,有时会主动发起内部PK,促进彼此进步。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还收获了成长。”王智坤说,金相是一个技术活儿,手要稳,力要准。同时,它还是一个心理战,要求操作者够专注、够耐心、够信心,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效果。

“我们会继续努力,练就一身真本领,真正成为一名‘大国工匠’,为材料报国出一份力!”三名大学生说。

(受访者供图)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