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门峡灵宝,九曲黄河舒展美丽画卷 | 豫见黄河 传承中国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光华 邓飞 王永璐 陈秋宇 李准 摄影 白周峰

总策划:唐晓玲 王世伟

统筹:许笑雨 张晓枫

黄河两侧山峰高耸入云,河水在山间蜿蜒流淌,一幅幅壮丽画卷美不胜收。这里便是黄河入豫首个流经地三门峡。9月12日,“豫见黄河 传承中国”采访团驱车来到首站灵宝市,探访黄河入豫第一村、九曲黄河观景台、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已成为灵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

黄河入豫处,鸡鸣听三省

5464公里黄河,自西向东奔涌入海,冲击了流沙、沉淀了文明。在豫陕一交接处,黄河开始了其在河南的711公里旅程。

在沿黄生态廊道灵宝市境内,黄河从豫灵镇杨家村进入三门峡境内,该村也是黄河进入河南境内的第一村。

“那边是陕西,从‘这条线’开始,就是河南了。”豫灵镇杨家村村委会副主任马成民站在河南、陕西的省界石碑前,向记者介绍着两省的分界处。顺着他指的方向,可以看到黄河流入河南的第一波江水,此时此地的黄河,水域宽广,温婉壮阔。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杨家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民间有着“鸡鸣听三省”的说法。而有着同样说法的杜家村,则是观看黄河盛景的高点位置所在。

九曲黄河流经三门峡灵宝市豫灵镇杜家村

穿越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农田,登上位于豫灵镇杜家村黄河入豫第一观景台“金鸡岭”,向西远望,可以清楚地看到横跨三省的风陵渡铁路、公路两座大桥。向北望去,黄河北岸的中条山层峦叠嶂,向西看,能看到复原后的陕西潼关城楼。

“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黄河的宽厚壮阔。春节期间有来自陕西、山西的周边地区游客,平时甚至有成都、广州的游客也会来这游玩。”豫灵镇杜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红阳告诉记者。

九曲黄河转折盛景尽收眼底

沿着黄河由西向东行进,一路盛景,一路惊叹。

“我们这里最具特色的就是,九曲黄河十八弯在地图上显示的那个'几'字大弯的地方,壮丽景致尽收眼底。它被称为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就是三省交界的地方,我们河对岸就是山西。”9月12日,在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黄河观景点,东寨村支委委员张展展告诉记者,黄河从这里开始向东流淌,形成了壮观的黄河大峡谷。

大河报记者陈秋宇手持华为mate60 pro 拍摄美丽黄河

站在观景台上俯瞰黄河两岸,北侧是陕西省的黄土高原,南侧是河南省的中原平原,峡谷两侧山峰高耸入云,河水在山间蜿蜒流淌,一幅幅壮丽画卷美不胜收。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市,黄河流经灵宝55.9公里,大河滚滚汇聚,一路奔腾向东。母亲河孕育了灵宝特色风情,在这里邂逅美丽风景,赏黄河奇观,逛特色打卡点,观绝美日落。

东寨村生态廊道与黄河接驳处

沿黄生态廊道顺着黄河蜿蜒而上,城市的繁忙隔离在外,浑厚的黄河与轻盈的碧湖相映成景,犹如一块大自然的多彩“调色板”美不胜收。

一半黄河、一半绿池

站在东寨村黄河观景台向下俯瞰,沿黄生态廊道把黄河从中间隔开,一边是浑黄的黄河水,一边是深绿葱葱的碧水池,形成半是浑黄半碧玉的独特景象,浑厚的黄河与轻盈的碧湖相映成趣。

“这是黄河公路把黄河的滤池和黄河主道分隔开来,泥沙沉淀之后形成的独特景象。”张展展指着一池碧水说,河水变更清澈的同时,光线穿过清澈的水面进入河底,黄河本身就带了不少上游的营养物质,加上充足的光照,水里的藻类生物变多,开始慢慢地浮上水面,所以清澈的河水看起来自然就变绿了。

这里以前属于是黄河湿地保护区的试验区,现如今成了绿意盎然的旅游观光区。

黄河岸边发展文旅融合村

“最开始我们村子的规划是比较简单的,只是想拉动人流量,带动经济发展。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请专业设计单位做了规划设计。”

身为东寨村支委委员的张展展是个八零后,2009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几年后便回到家长,投身于老家建设。他不仅是村里的医生,还是一个致富能手。

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原来的观景台周围打造成了休憩公园。漫步木质廊道,举目四望,花香四溢。不远处的大棚基地,村民们种植吊篮西瓜、奶油草莓等。

据介绍,目前该观景点发展业态包括旅游观光、儿童娱乐、餐饮、瓜果零售,高峰时期人流量能达到每天8000人次,平时每天也有1000人次左右。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我们村一些留守的老人,包括一些没有办法出去务工的一些年轻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工作的机会,增加家庭的收入。”张展展说。

现在,东寨村也有了自己的新图景。新的主观景楼海拔更高、视野更开阔、互动性更强。又计划将在北侧建五座太空舱式的露营基地,可以住宿,可以欣赏黄河美景。露营、烧烤、亲子活动都可以实现,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不同的黄河,不同的云彩,不同的夕阳。看着夕阳,欣赏着母亲河,喝着茗茶,惬意地享受着美好生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在这里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九曲黄河的观景点,欢迎大家都来欣赏黄河的美景。”接受采访之余,张展展不忘向大家推介自己的家乡。

采访团队在东寨村黄河观景台

潋滟黄河月,又照函谷关《问道函谷》释放文旅新活力

一入函谷关,一秒穿越古今。黄河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了一方百姓,还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灵宝市函谷关景区。一部函谷关,半步兵家史。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灵谷圣地,灵宝市因此被誉为“道家之源”。

作为区域性国家4A级景区,函谷关景区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夜间经济发展,不断丰富“夜”态,增加优质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举办以“夜游、夜演、夜购、夜娱、夜品”为特色的夜间经济活动,倾力打造“夜函谷”夜间经济品牌,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大河报记者在函谷关景区采访现场

作为三门峡市重点打造的五大城市级IP之一,函谷关景区行浸式夜游实景节目《问道函谷》备受关注。自7月份开演以来,镇领导、社会企业家等纷纷义务参演,为家乡代言。

函谷关景区副总经理刘嘉诚介绍道,《问道函谷》实景演出以历史为主线,通过灯光+短剧的方式,还原老子入关、合纵攻秦等真实的历史场景,打造《函谷迎宾》、《紫气东来》、《孔子问礼》、《天长地久》、《桃林盛世》等演出,展示函谷关厚重文化历史,呈现“一步一景,文化联动”的视听盛宴。

同时,灵宝市以函谷关片区为龙头,将沿线重点景区、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打造“夜游、夜市、夜演”夜经济“三部曲”,推动文旅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灵宝: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生态廊道文化品牌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每天都有很多从各个周边地区来玩的游客在黄河生态廊道灵宝段观光打卡。

记者顺着灵宝市沿黄生态廊道一路走来,万亩彩色小麦(已收割)、万亩荷塘万亩油葵(春季油菜)、万亩优质蔬菜、万亩特色水果、万亩枣林等6个万亩基地自西向东依次排开,美丽乡村一望无际,目之所及皆为盛景。

在落日的映衬下,万亩油葵金光闪闪,蔚为壮观。

“周末可以带孩子过来转转,沿黄公路两边种了很多油葵,上面观景台旁边有游乐场,又有农家乐,到晚上六七点的时候再看看落日,这一天就过得很愉快。”游客张菩菩笑着说。

近年来,灵宝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沿黄生态治理,逐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活力水岸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景观带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现如今,沿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清了,景美了。同时,在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高标准谋划实施历史文化、农业观光、仰韶文化、自然风光4大文旅组团和6大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沿黄经济示范带,做好黄河廊道文化建设与乡村游、山水游、生态游相结合的大文章,讲好“黄河故事”“灵宝故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生态廊道灵宝段文化品牌。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邓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