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已逾千年,石窟文化和黄河文化在“这里”交融|豫见黄河 传承中国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超

总策划:唐晓玲 王世伟

统筹:许笑雨 张晓枫

黄河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人文之河。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然而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洛阳是黄河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9月15日,由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主办,大河报执行的“豫见黄河 传承中国”报道组来到了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深刻感受石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的精华。本次报道HUAWEI Mate 60系列作为战略合作伙。

石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融有哪些故事值得大家关注呢?

15日上午,记者来到洛阳龙门石窟,这里如往常一样人潮涌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工作人员于超告诉记者,我们面前的这条河就是伊河,它的发源是熊耳山南麓栾川,地处黄河中游及中下游之处就是我们所说的河洛地区。

据于超介绍,龙门石窟始建于公元493年,是伴随孝文帝的迁都而开始营建的,而作为鲜卑族的孝文帝,他来到中原的汉民族黄河的流域,更希望与当地的人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便实行了一系列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的政策。

“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已经变成了汉民族的面貌,另外还有造像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龙门石窟造像是对于黄河和河洛文化的集中体现。”于超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得到很多市民及游客的关注,龙门石窟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方面,具体做了哪些举措呢?

于超介绍,文旅文创方面是龙门石窟现在主要推动的方面,也是带动全民去参与的,目前,景区打造了无上龙门的裸眼3D体验馆(是一个球幕影像),让游客沉浸式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龙门石窟的文化,包括造像艺术、黄河流域的文化。

另外,包括龙门石窟内的古街也增添了汉服体验,让游客去体验汉服和一些文旅文创的产品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体现。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介明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