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家、青年才俊和业界精英齐聚新乡,4位院士受聘新乡战略发展顾问,“中原农谷”智库建设迎来腾飞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亚林

9月27日,第二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新乡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0名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学者30余人齐聚牧野之城—河南新乡。

此次论坛由河南省科协、新乡市人民政府、河南科技学院共同举办,以“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主题,为全省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平、多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导动员青年科技人才在全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进程中挑大梁、当主角,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践中建功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yú)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受聘成为新乡市战略发展顾问。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济超为由科学界、企业界、创投界4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加入的“科创中原”青年百人会进行了授牌。

科技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为何能在新乡举行?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给出了答案!

据介绍,新乡作为“创新之乡”,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近年来,新乡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校地合作,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加强一流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生态打造,积极引培一流人才团队,推进千亩人才社区建设,全市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2022年,新乡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7%,居全省第3位。今年,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4家、居全省第2位。现有国际联合实验室26家、院士工作站5家、中原学者工作站7家,中原科技领军人才22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新乡紧紧抓牢建设中原农谷的重大战略机遇,一年来,新乡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依托,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已集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3家,创制各类新品种126个,招录博士以上人才450余人,300多名科研人员常年驻地开展科研工作。中原农谷创新力、带动力、承载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借此次论坛举办契机,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再次发出邀请,邀请科学大家、青年才俊和业界精英深度参与,为中原农谷建设献智、献策、献力,实现共赢发展。诚挚希望大家选择新乡、创业新乡,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本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承办方之一,河南科技学院被喻为河南最低调的高校,但它绝对是低调的王者!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有着渊源的红色基因和优秀办学传统,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经过80余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延安时期、建国初期、百泉农专时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时期和河南科技学院时期等五个办学阶段。建国初期,作为平原省省属本科院校,时任省政府副主席的罗玉川兼任学校校长。

河南科技学院还有着育种业“黄埔军校”的称号!上世纪80年代,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光正教授先后培育出百农221、百农3217、百农792等小麦良种。其中,百农3217被确认为河南省小麦的主要推广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黄淮地区的普通百姓因该小麦品种的高产而结束了几乎全年吃粗粮的历史。小麦新品种“百农3217”的选育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茹振钢教授主持完成的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标志,学校总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接连培育出“百农207”“百农4199”“百农607”“百农5819”等一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2005年至今,“矮抗58”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亿亩,被誉为“黄淮第一麦”。我们平时所吃的馒头中,每8个就有1个来自“矮抗58”,茹振钢教授也被称为“小麦之父”。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更是高标准对接神农种业实验室和“中原农谷”建设,持续推进内涵拓展、层次提升,站在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前沿。

河南省对此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寄以厚望 希望借此次论坛凝聚价值共识、激发创新活力、深化开放合作,引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做出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谋划现代化河南建设新蓝图,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并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置于十大发展战略之首,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加速构建以政府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成立神农种业、黄河、龙门、龙湖现代免疫、龙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等多家省实验室,邀请“两院”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130多位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一个个创新发展平台的建设,让河南这片创新的热土更具活力,青年科技人才奋楫扬帆正当时。

“此次论坛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平、宽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对加快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拓展青年人科创视野,增强科创支撑发展效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参加此次论坛开幕式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表示,希望此次论坛进一步凝聚价值共识、激发创新活力、深化开放合作,引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新时期国家自立自强科教创新体系建设伟大事业中,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一线的伟大实践中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