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际“顶尖身份”的农作物组团登场!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携众多科研成果参展 | 2023·又逢农博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拥有国际顶尖身份的农作物品种,你见过吗?即将于10月8日举行的2023第六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这些都看得到。

今年农博会上,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将展示一系列智慧农业技术,虫情监测设备、碳中和监测站、高光谱检测分析技术、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植物表型检测平台、显微成像虫害监测系统……

同时,诸多拥有国际“顶尖身份的玉米、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品种也将组团登场。

组团登场,希望将更多优质技术成果在中原地区落地转化

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院长叶兴乾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展示了黄岩柑橘空天地一体化融合感知平台。记者看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基地环境监测、农情遥感监测、农产品溯源等功能都能在平台上“一键直达”,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输出品种画像,各种关键指标如果树株径、树高、株产、果重、亩产、出汁率都一应俱全。

在作物育种领域,诸多拥有国际顶尖身份的玉米、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品种也将齐齐亮相。

“比如玉米‘瑞丰125’,它可不是一般的玉米,是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突破国外专利垄断,使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基因和耐草甘膦基因。”叶兴乾介绍说,它是国内首批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品种,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96%,比对照可增产6%-10%,快速缩小了我国与国际生物技术企业的技术差距,实现转基因玉米国产化,切实提升我国生物育种的竞争力。

“中原研究院作为浙江大学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创新基地,希望将更多优质的技术成果在中原地区落地转化,助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叶兴乾说,农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汇聚了优质的行业资源,权威性高、公信力强、影响力大,通过这一平台宣传展示浙江大学以及研究院在农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情况之余,也希望,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达成相关的技术合作

四大中心助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叶兴乾介绍,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围绕河南农业相关领域,成立有大健康研究检测中心、数字冷链物流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和生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

其中,大健康研究检测中心,针对河南的“中国大厨房”特色,立足于大健康的社会需求,开展食品、药品及相关领域健康科学研究及检测;数字冷链物流研究中心则针对河南冷链物流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冷链物流智慧管控技术集成创新,致力于提供中原冷链解决方案,助力打造冷链物流豫军。

叶兴乾说,“我们在冷链全程信息智能传感、物流运营全景信息融合决策与可视化监管、智慧冷链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与科学运营、产地节能高效移动预冷等方面具有优势,相关成果已在河南多地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他还介绍,智能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针对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智能装车技术与装备、永磁调速技术与装备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创新产品研发和智能装备产业应用。

生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则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学前沿,以小麦、玉米等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优质、高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为育种目标,聚焦基因组、优质与抗性种质创制、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在作物育种方法创新及其效率提升、作物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建成小麦等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平台,成为国内外精准设计育种的主要研发基地,为主要育种企业提供核心育种技术;成为世界一流的作物基因编辑公共平台,实现对育种目标基因的定向精准高效操纵,显著提高作物育种的预见性与效率。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