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外当博主丨受洛阳“汉服热”影响,河南留学生把中国传统服饰带上韩国街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杜倩雯 实习生 许岩
开栏的话:近些年,各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一批海外自媒体博主,他们用自己的形式,在有巨大文化差异的环境下,把携带中国符号的传统服饰、乐器、美食、歌曲等带到异国他乡,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去年国庆节期间,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专访了在澳大利亚街头弹古筝的杨静,在法国巴黎街头卖刀削面的郭章龙,在摩洛哥街头唱中文歌的迪娜等海外博主,完成“我在海外当博主”第一季策划报道。时隔一年,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带着“绝活儿”的人加入进来?我们再次聚焦这群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的自媒体博主,推出“我在海外当博主”第二季报道,看他们如何怀揣着对中国的爱与思念,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点点滴滴。
旗袍、马面裙、苗族服饰……今年8月份,来自河南洛阳的女孩儿陈佳怡,受家乡洛阳“汉服热”的影响,开始将这些中国传统服饰带上了韩国首尔的街头。
“你觉得我穿的传统服饰好看吗?”
“你知道这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吗?”
“你想穿一下中国的传统服饰试一试吗?”
陈佳怡和朋友一起,用着英日韩三国语言,热情邀请走在街头的外国人试穿中国传统服饰,并为他们做妆造和拍照。
陈佳怡说,华流就是顶流,她希望在异国他乡的街头,能有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服饰。
受洛阳“汉服热”感染,把中国传统服饰带上韩国街头
2019年,陈佳怡从中国洛阳到韩国成均馆大学留学。
2023年春节,陈佳怡从韩国返乡探亲。
“我回到洛阳后,在街头看到了数不胜数的汉服妆造店,还有许多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以及其他民族服饰的女孩,那个瞬间,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陈佳怡说。
陈佳怡的家乡洛阳靠“汉服经济”火热“出圈”。近年来,洛阳市洛邑古城整个文旅产业已衍生出汉服生产、加工,汉服租赁,化妆、跟拍、角色扮演、研学旅行等产业。目前,仅洛阳市老城区就有汉服门店600多家。
陈佳怡坦言,洛阳兴起的汉服热,让她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韩国后,陈佳怡网购了许多中国传统服饰,穿上走在韩国首尔的街头。
陈佳怡说,当她穿着中国传统服饰走在首尔的街上时,路人总会投来欣赏的目光,还会有人主动前来请求合照,这令她十分开心与自豪。
但她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困扰。“一次我穿着马面裙走在街上,有路人问我是不是日本人,穿的这个衣服是不是和服。”陈佳怡说,她听到这些话时感到一丝无奈和不开心,不理解为何中国的传统服饰会被认成是和服。“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想为中国传统服饰在异国他乡的普及做出自己的贡献。”
就这样,陈佳怡和朋友一起,在韩国街头以街采的形式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妆造,用亲身体验让外国人更深层次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不拘泥于“汉服”,想要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性
“我和朋友不仅喜爱汉服,也非常喜欢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我们也想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性。”在陈佳怡的视频中,她不仅穿着传统汉服“出街”,也会尝试苗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
陈佳怡说:“中国的传统服饰里不仅有汉服,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也很漂亮。但是在国外,大家可能仅知道中国的旗袍,因此我想把我们少数民族的衣服也给宣传出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自今年8月以来,陈佳怡和朋友共制作了6期视频,点赞量最高的一期达到了1.2万,网上好评如潮。
“太棒了!希望你多多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我们中国文化自信!”
“谢谢你展示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实在太美了!”
受到鼓励的陈佳怡,更加坚定自己选择的道路,想一直为中国传统服饰的海外传播出一份力。
但从陈佳怡的视频评论区发现,她在这条道路上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这个真的是马面裙吗,褶子在哪里?”
“服饰形制有问题吧?”
“妆造和摄影水平有待提高呀!”
面对这些批评与质疑,陈佳怡表示虚心接受,她说:“自己刚开始做这件事,接触中国传统服饰的时间也不久,对买来衣服的形制等细节没太注意,今后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陈佳怡强调,她会努力并坚持给海内外的观众传递正确的中国传统服饰的知识。
从洛阳到首尔,再从韩国回国创业
陈佳怡从小就是一位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女孩。她说,受其母亲影响,她从小就会和妈妈逛各地的博物馆,“河南省内,比如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地的代表性博物馆,我都逛了个遍。”
此外,陈佳怡还对中国传统乐器情有独钟,“我从小就学了古筝,也一直很喜欢古筝、琵琶这类中国传统乐器”。
陈佳怡表示,她今后除了想在韩国宣传中国传统服饰,还会尝试拓展“业务”,把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也带到韩国的街头。
谈及未来的发展,陈佳怡说,自己明年就要结束留学生涯,而洛阳蓬勃发展的汉服文化产业,给了她全新的思路,“洛阳汉服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我想以后返乡创业!”
据统计,短短一年多时间,洛阳汉服经营商户从68家增加到1200多家,在短视频平台“最受欢迎的汉服打卡地”榜单上,洛阳连续六个月霸榜。
“未来我会考虑在洛阳搞穿汉服、做妆造、拍照摄影的一条龙服务。”陈佳怡说,“我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韩国的街头,今后也想怀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回到家乡,在这一行绽放光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码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